体检发现胆红素升高是不是就是肝脏有问题?
体检发现胆红素升高是不是就是肝脏有问题?
体检时发现胆红素升高,是否就意味着肝脏出现问题?本文通过一个真实的体检案例,详细解释了胆红素的定义、分类和正常值范围,并探讨了胆红素升高的多种可能原因及其临床意义。
什么是胆红素?
胆红素是胆色素的一种,是人体胆汁中的主要色素,呈橙黄色。它是体内铁卟啉化合物的主要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可对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但同时也具有抗氧化剂功能,可以抑制亚油酸和磷脂的氧化。
在临床上,胆红素是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当胆红素水平过高时,通常会出现眼黄、皮肤黄、尿黄等症状。
胆红素可以分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三类。它们的正常值范围如下:
- 总胆红素:1.71~21μmol/L(0.1mg/dl~1.0mg/dl)
- 直接胆红素:0~7.32μmol/L (0~0.2mg/dl)
- 间接胆红素:0~13.68μmol/L(0~0.8mg/dl)
胆红素偏高的意义
胆红素是人体老化的红细胞代谢的产物,总胆红素由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组成,形成胆汁经胆道排出体外。如果肝脏内外出现结石、炎症或肿瘤等,患者的肝脏无法正常运行,会导致胆汁排泄受阻,出现回流,就会出现总胆红素偏高。一旦人体总胆红素升高,意味着患者肝功能出现异常,对患者来说危害是很大的,很多乙肝患者会出现黄疸现象。
引起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肝脏疾病:患有肝脏疾病,肝细胞病变或者肝细胞肿胀时,可导致肝内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从而引起血中胆红素过高,发生肝细胞性黄疸,这种情况在乙肝患者中比较常见,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说明病情加重,应及时进行治疗。
胆道系统疾病:当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时,胆汁不能顺利排泄,可引起胆红素过高,出现阻塞性黄疸症状。
其他疾病:胆红素过高还可能是在发生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时、或出现溶血型黄疸的症状、新生儿黄疸、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疾病引起的。一些生理性增高如:长期饮酒、剧烈运动等也有可能引起胆红素增高。生理性因素引起的胆红素偏高一般都会在调节后自行恢复。
胆红素升高的临床意义
总胆红素偏高:间接胆红素偏高,直接胆红素偏高,说明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受到损害,肝功能减退,肝脏不能完全将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同时肝内胆管受压引起排泄障碍,直接胆红素也不能完全排到胆道,同时可能伴有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直接胆红素偏高:直接胆红素在诊断,鉴别黄疸类型有重要意义,溶血性黄疸总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正常或稍有升高,肝细胞性黄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升高,阻塞性黄疸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升高。
间接胆红素偏高:胆红素总量增高,间接胆红素增高,见于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新生儿黄疸等,总胆红素增高,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增高,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中毒性肝炎等,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增高见于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总胆红素病理降低见于癌症或慢性肾炎引起的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和肝硬化所发生的黄疸,既有肝细胞损害对胆红素的酯化及分泌障碍,又有因毛细胆管病变所引起的胆红素排泄障碍,故其所造成的黄疸属于肝细胞损害混合性高胆红素性黄疸,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均可明显增高。
胆红素升高是不是就是肝脏有问题?
发现胆红素升高后不能盲目下结论,需做全面肝功能检查,了解肝脏有没有受损,评估肝脏受损程度;还需做尿常规检查,了解尿液中胆红素排泄是否出现异常;同时需做乙肝两对半检查,了解有没有感染乙肝病毒,判断胆红素升高是否跟乙肝有关;必要时还需做腹部B超和CT、血清甲胎蛋白等检查。
本文案例中的马女士胆红素升高,但转氨酶正常且无其他症状,可能就是“体质性黄疸”,也就是体检报告里面经常看到的胆红素轻度升高。体质性胆红素升高大多数是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一般很轻,休息后会好转,劳累了就会明显。这种情况很多,是遗传性疾病,又叫“Gilbert综合征”,西欧人占人口的7%。我们国家没有统计,但数量也很多。
胆红素升高如何治疗
不同病因引起的胆红素偏高,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比如对乙肝患者胆红素高的治疗,需要检查肝功能、HBVDNA等,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抗病毒或者保肝降黄治疗。因此,发现胆红素偏高时,不可私自盲目用药,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找准病因,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
在治疗的同时,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饮食调理:饮食习惯对于胆红素的调理相当重要,要注意营养均衡。同时要注意清淡为主,避免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
注意充足休息:胆红素高本就表示肝脏受损,身体相对虚弱,更要重视足够的休息,充足的睡眠,做到劳逸结合,切忌熬夜等不良作息,保证肝脏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以便肝细胞的修复。
保持良好心态:肝病并非不治之症,大家不要有畏惧心理,要保持积极向上的信念,始终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