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力推美丽中国建设:从顶层设计到实践成效
生态环境部力推美丽中国建设:从顶层设计到实践成效
近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2024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上表示,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他强调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这一表态彰显了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坚定决心,也为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
顶层设计:构建“1+1+N”实施体系
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部构建了“1+1+N”的实施体系。第一个“1”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作为纲领性文件统揽各项举措;第二个“1”是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和关键支撑;“N”则涵盖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等重点领域行动。
其中,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旨在通过改革创新和示范带动,在区域、省域、城市、县域各层级分级分类推进,力争到2027年底前形成一批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推动50个左右城市取得标志性成果,到2035年实现全覆盖。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则聚焦农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目标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乡村。
阶段性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政策引领下,美丽中国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稳中改善:
- 空气质量方面,去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比10年前下降54%,重污染天数下降83%。
- 水环境质量方面,全国地表水体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89.4%,比10年前提高25.3个百分点。长江干流连续4年、黄河干流连续2年稳定达到Ⅱ类水质。
- 生态系统方面,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本世纪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
同时,我国还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电力体系和清洁钢铁生产体系,煤炭消费占比从10年前的67.4%下降到去年的55.3%。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生态环境部的有力推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未来规划:系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面对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部已制定明确的行动方案:
一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重点,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含金量”。
二是着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交通运输绿色转型等措施,增加发展“含绿量”。
三是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强化环境风险防控。
四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是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要素最齐全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科学决策和精准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重点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现代化,完善监测网络,强化监测监管,推进监测数智化转型。
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发挥牵头作用,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