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州园林的建筑设计特色,你了解多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州园林的建筑设计特色,你了解多少?

引用
腾讯
16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611A095I400
2.
https://www.sohu.com/a/778616642_121679201
3.
https://chiculture.org.hk/sc/china-five-thousand-years/3390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18A0019L00
5.
https://www.sohu.com/a/764834012_121492536
6.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DASD8Q905568QKN.html
7.
https://www.iflow.cn/static/chat/%E4%B8%BA%E4%BB%80%E4%B9%88%E8%AF%B4%E8%8B%8F%E5%B7%9E%E5%9B%AD%E6%9E%97%E7%94%B2%E5%A4%A9%E4%B8%8B%20%E8%8B%8F%E5%B7%9E%E5%9B%AD%E6%9E%97%E7%9A%84%E5%B8%83%E5%B1%80%E7%89%B9%E7%82%B9%E6%98%AF%E4%BB%80%E4%B9%88%EF%BC%9F%20%E8%8B%8F%E5%B7%9E%E5%9B%AD%E6%9E%97%E7%9A%84%E5%9B%AD%E6%9E%97%E6%8A%80%E6%9C%AF%E6%9C%89%E5%93%AA%E4%BA%9B%E7%89%B9%E7%82%B9%EF%BC%9F%20%E8%8B%8F%E5%B7%9E%E5%9B%AD%E6%9E%97%E7%9A%84%E6%A4%8D%E7%89%A9%E9%85%8D%E7%BD%AE%E6%9C%89%E5%93%AA%E4%BA%9B%E7%89%B9%E8%89%B2%EF%BC%9F
8.
https://m.suzhou.bendibao.com/tour/51454.shtm
9.
https://hk.trip.com/moments/detail/suzhou-11-125402117/
10.
https://wuu.wikipedia.org/wiki/%E6%8B%99%E6%94%BF%E5%9B%AD
1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26/19/33528175_1135104067.shtml
12.
https://k.sina.cn/article_7014734679_p1a21c5b5700100iunf.html
13.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Name=%E6%B2%A7%E6%B5%AA%E4%BA%AD&Type=bkzyb&subSourceType=000003000008000011&SourceID=413950
14.
https://www.baike.com/wikiid/7221052860812312636
15.
https://hk.trip.com/moments/detail/suzhou-11-123994494/
16.
http://www.zgmsdg.com/gdzx/248.html

苏州园林以其精巧的布局和深邃的意境吸引着每一位游客。这些古典园林不仅展示了各个朝代的建筑艺术成就,更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理念的精髓——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这四大名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建筑风格,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之中,每一块石头、每一株植物都诉说着古人的哲学与智慧。

01

四大名园,四朝风韵

沧浪亭:宋代园林的典范

沧浪亭是苏州现存历史最久的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园林占地1公顷余,布局开畅自然,巧于因借,将园外萦回之葑溪纳入园景;临水处建复廊,以漏窗通透内外景物,使内外山水融为一体;有未入园先得景、引人入胜之妙;其手法在苏州众多园林中独树一帜。入园有横亘东西之土丘,土石相间,箬竹丛生,古木森郁,极富山林野趣。堂馆轩榭环山而筑,多集于山南,有“明道堂”、“瑶华境界”、“清香馆”、“翠玲珑”等。东西有康熙、乾隆二帝之“御碑亭”。临水有“面水轩”、“藕花水榭”、“锄月轩”等,廊轩相连,与水辉映,自成院落,别具一格。园内有五百名贤祠,壁上嵌有自周至清二千余年间与苏州历史有关的名人石刻像594尊,弥足珍贵。另有花窗108式,图纹各异,形式活泼,别具特色。 综观全园,该园保持了建园时“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之特色,景色自然,建筑朴实简雅,园林专家誉为典型之“城市山林”。

狮子林:元代假山艺术的巅峰

狮子林以假山著称,9条路线,21个洞口,每一处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假山群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石峰林立,形似狮子,故得名狮子林。狮子林将山、水、建筑融为一体,江南园林的特色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园内布局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每一处都透露出设计者的巧妙心思。

拙政园:明代园林的集大成者

拙政园占地52000平方米,是苏州园林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园林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各具特色。东部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为主;中部以水景为核心,池水面积占三分之一,建筑布局自然;西部则以卅六鸳鸯馆为主体,水池呈曲尺形,装饰华丽精美。整个园林布局疏朗自然,建筑与山水完美融合,体现了明代园林设计的高超技艺。

留园:清代园林的精华

留园始建于明代,后经清代盛家的修缮和扩建,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园林以建筑与山石的完美结合著称,尤其是冠云峰、绿荫轩、明瑟楼等建筑与假山的巧妙搭配,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园林空间。留园的建筑布局严谨,庭院错落有致,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展现了清代园林设计的精湛技艺。

02

精妙绝伦的造景手法

借景:巧借园外之景

“借景”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造景手法,就是将园林外的景物“借”到园内,扩大视觉空间,丰富景观效果。明末《园冶》一书首次真正提出“借景”这一概念——“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庶几描写之尽哉!”
其中远借在园林中较为常见,如拙政园远借北寺塔景色。通过巧妙的视角设计,在园中即可远望到北寺塔,仿佛北寺塔也建在园林之中,有了“无穷”的景色。颐和园借景西山,将园林景象外延,使大自然与人工环境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意境。
▲在拙政园内远望北寺塔
▲在颐和园内远望西山景色
▲在寄畅园内远望锡山龙光塔

框景:如画般的视觉体验

把门、窗、洞等作为边框来撷取园林景物,形成如嵌入镜框中的景色,为观者提供如画般的感官体验。框景的“框”即窗户或者门洞,可以有多种形式,圆洞式,八方式最为常见。框景的营造极大丰富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层次和视觉美感。

漏景:若隐若现的朦胧美

漏景由框景发展而来,利用多变的花窗、隔扇,创造出若隐若现,含蓄雅致的效果。透漏的景致有一种似实而虚、似虚而实的模糊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漏窗给景观空间增加了层次和间隔,尤其当光影从窗中透过,造成了光与影的对比,明与暗的对比,带来不同的空间景致,独具东方韵味。

抑景:曲径通幽的意境

抑景是中国园林中普遍采用的一种造景手法。通过置石、丛林、屏障等先藏后漏,欲扬先抑,创造出“曲径通幽” 、“庭院深深”的效果。通常在古典园林入口处,抑景的效果十分显著,在入口处设置引导空间方向的曲廊。游人要经过转折的廊院才能够来到园中,豁然开朗,看到园中主要景色,仿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增强了主景感染力。

对景:相互呼应的景观

对景的设置往往需要考虑视线的方向、距离、角度等因素,通过设计,使得在园林中两处观赏点可互对欣赏。拙政园中采用了大量的“对景”手法,在空间布局上主次分明,各个景点之间相互关联且富有层次,增加了园林景致的韵味。

隔景:以小见大的空间艺术

隔景即把园林内部划分隔为若干空间,以小见大,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湖中有岛,岛中有湖。以建筑、实墙、山石密林等作为分割,丰富的空间使得游人视线基本上不能从一个空间透入另一个空间。隔景的设计使得园景虚虚实实,空间层次丰富,步移景异。隔间在小型园林中运用最为巧妙。如艺圃浴鸥小院的设计,小园以高大粉墙隔出,要走过水上板桥才能靠近。园中有两道圆洞门,隔出幽深绵延的层次,在较小的空间中创造出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

夹景:突出景物的层次感

在视线两侧会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得前方风景显得更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夹景可以起到起增加景深、突出景物、引导视线的作用。

添景:丰富景观层次

当前方主要景观较远,如果中间或近处没有过渡景观,眺望时就缺乏空间层次。在园林设计中,通常会在中间种植乔木或者花卉作为过渡,设计出前景,中景和后景,增加园林的景观层次,这便叫做添景。

苏州园林的建筑设计特色,不仅体现在单体建筑的精美上,更在于整体布局的巧妙和造景手法的精湛。这些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设计师对“天人合一”理念的深刻理解。漫步其中,我们不仅能欣赏到建筑之美,更能感受到古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