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技赋能智慧医疗创新实践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技赋能智慧医疗创新实践
2024年3月,在广东省智慧医疗创新大赛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两个智慧医疗项目分别斩获一、二等奖。其中,“5G+AI远程呼吸内镜诊断技术示范应用及推广”项目获得一等奖,“基于多模态影像组学的AI肺结节辅助诊断和患者一体化管理系统”获得二等奖。这两个项目不仅展现了医院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创新实力,也体现了科技赋能对提升医疗服务的重要作用。
5G+AI赋能远程诊断,打造智能化呼吸内镜诊疗体系
“5G+AI远程呼吸内镜诊断技术示范应用及推广”项目依托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创新性地建立了由临床中心、分中心和网络单位组成的三级合作模式。该项目充分利用5G技术传输快、延迟低和容量大的特点,结合AI与大数据信息化技术,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智能化呼吸内镜诊断技术体系,具体包括:
- 远程呼吸内镜诊断技术(5G)
- 智能化内镜诊疗体系(AI辅助)
- 呼吸内镜大数据信息化平台(信息化终端)
作为国内首个且唯一的呼吸内镜专科联盟及大数据平台,该项目团队研发的智能化内镜、5G多功能终端一体机具有5G数据传输、远程诊断/示教等功能。目前,该系统已在12家联盟医院使用超过3年,自主研发的呼吸介入结构化图文报告软件已推广至广东、广西、安徽等10个省市的23家医院,累计助力开展超4万次介入诊治,服务万余名患者。
AI助力精准医疗,提升肺结节诊断效率
“基于多模态影像组学的AI肺结节辅助诊断和患者一体化管理系统”项目则聚焦于肺癌的早期筛查与诊断。该系统通过多模态影像组学技术,能够对肺结节进行高效、准确的良恶性鉴别,有助于在超早期阶段发现肺癌,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降低死亡率。
该系统的应用方向涵盖:
- 早期肺癌筛查与诊断
- 个体化治疗决策支持
- 患者全程管理与随访
在实际应用中,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医院放射科、肿瘤科门诊、遗传咨询与分子病理实验室等场景。不仅可以快速识别和分析肺结节,辅助医生出具诊断报告,还能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帮助医生决定基因检测的优先级和必要性,从而节省医疗资源。
科研创新引领智慧医疗发展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智慧医疗领域的成就,离不开其强大的科研实力支撑。医院胸外科近三年发表文章影响因子达866分,其中20分以上的13篇,10-20分的文章22篇,5分-10分的文章73篇。近五年新获得国家级项目11项,其中国自然项目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
此外,医院还积极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如“973”、“863”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发表SCI论文756篇,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多项荣誉。在2023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上,医院的呼吸病学持续排名全国第一,变态反应学科也跃居全国首位。
智慧医疗提升患者服务体验
智慧医疗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和检测精度,更为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通过5G+AI远程诊断,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能享受到顶级专家的诊疗服务;AI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则让患者能够更早发现病情,获得及时治疗。
未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继续推进智慧医疗的创新与应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