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究:流感比新冠更伤肾,高危人群需警惕
港大研究:流感比新冠更伤肾,高危人群需警惕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感染甲型流感病毒的危重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明显高于COVID-19患者。这一发现颠覆了人们以往对流感和新冠的认知,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流感对肾脏的威胁可能比新冠更大。
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何区别?
流感不是普通的感冒,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型、乙型、丙型和丁型,其中甲型最为常见且致病性最强。流感的症状通常比普通感冒更重,起病更急,常表现为38.5℃以上的高热,伴有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而普通感冒则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全身反应。
流感为何会导致肾损伤?
流感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主要感染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A)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受体结合,然后病毒体进入宿主细胞内质网系统,释放病毒核糖核蛋白复合体(vRNP),通过细胞质运输到宿主细胞核。病毒RNA利用宿主细胞的翻译系统合成病毒蛋白和RNA,在宿主细胞质中组装成新的病毒体,通过出芽、剪切、释放等过程,形成新的具有感染能力的病毒毒粒。
某些流感病毒,如甲型流感病毒,可以编码几种非结构蛋白,如PB1-F2、PA-X和PB1-N40等。PB1-F2参与细胞凋亡和增强炎症反应,增加病毒致病性。PA-X具有核酸内切酶活性,能在转录过程中降解宿主mRNA,导致宿主蛋白质合成减少,从而有助于病毒免疫逃逸。这些机制可能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影响肾脏的血流和功能,从而引发肾损伤。
如何预防和治疗流感?
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建议所有6月龄以上、没有疫苗接种禁忌的人群,每年在流感流行期来临前1-2个月(通常是9-10月)接种流感疫苗。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非常重要,包括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场所等。
治疗方面,应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同时,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合理饮食、注意休息等。如果出现39℃以上的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高危人群需要注意什么?
孕妇、儿童、老年人以及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属于流感高危人群,感染后更容易引发重症。这些人群在流感流行期应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接触流感患者。如果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研究团队成员叶逸轩医生表示,尽管新冠患者的肾功能损害较轻,但流感病毒有更高的致病风险导致急性肾损伤。因此,他呼吁高危人群应及早接种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这一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提醒我们在关注新冠的同时,也要重视流感对肾脏健康的潜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