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韶山冲走出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哲学启蒙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韶山冲走出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哲学启蒙

引用
搜狐
12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28751848_121124723
2.
http://cpc.people.com.cn/n1/2024/0407/c443712-40210604.html
3.
https://www.sohu.com/a/811403356_121165416
4.
https://www.12371.cn/2025/01/08/ARTI1736291887164291.shtml
5.
http://cpc.people.com.cn/n1/2024/0508/c443712-40230975.html
6.
https://www.sohu.com/a/841076973_121142023
7.
https://www.qinfeng.gov.cn/info/5049/229769.htm
8.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306/15/259463_1116307946.shtml
9.
http://gjs.cssn.cn/kydt/kydt_kycg/202407/t20240705_5763069.shtml
1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08/06/35771783_1122664652.shtml
11.
http://www.1937nanjing.org/xueshujiaoliu/xueshuyanjiu/2023/0203/5383.html
1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F%9B%E6%B3%BD%E4%B8%9C

韶山冲,这个位于湖南湘潭的小山村,见证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人的成长历程。在这里,毛泽东接受了最初的教育,形成了初步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他后来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革命的领袖奠定了基础。

01

私塾教育:国学基础的奠定

1893年,毛泽东出生在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8岁时,他被父亲送到南岸私塾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在韶山,私塾是孩子们求学的唯一选择。毛泽东从《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等蒙学读物入门,随后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毛泽东的舅舅文正莹在唐家坨开设了一所私塾,毛泽东幼年时经常到舅舅的私塾玩耍,并逐渐成为了一名“旁听生”。文正莹见毛泽东天赋异禀,便开始教他读书写字。在舅舅的教导下,毛泽东在8岁前就学习了《三字经》《论语》等经典,并能借助《康熙字典》阅读《三国演义》。

然而,毛泽东并不满足于传统的经典教育,他对被私塾和家长们认为是“闲书”“杂书”“邪书”的中国古典传奇小说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不顾老师的告诫,偷偷阅读《水浒》《岳飞传》《精忠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书籍。这些“闲书”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储备,也培养了他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02

表哥文运昌:新学的引路人

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决定送他到湘潭一家粮行当学徒。毛泽东深感弃学就商前程黯淡,一心只想到外面继续求学。这时,他的表兄文运昌告诉他,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是个“洋学堂”,在那里可以学到许多新鲜知识。毛泽东对此非常向往。

文运昌是毛泽东的表兄,比毛泽东年长9岁,两人关系十分亲密。当年,毛泽东辍学务农时,正是文运昌极力帮助他重返校园,并主动做他的入学担保人。在文运昌的鼓励和支持下,毛泽东最终说服父亲,进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学习。

临行前,毛泽东写下一首诗留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03

思想的萌芽:从私塾到新学

在东山高等小学堂,毛泽东接触到了自然科学和西洋学术的新课程,打开了通往外界知识的大门。他在这里如鱼得水,发奋读书,进步很快。他写的作文《救国图存论》《宋襄公论》在全校有名,被当时的国文老师谭咏春批语是“视似君身有仙骨,襄图气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

毛泽东对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主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从表兄那里借来关于康有为变法运动的书,还借到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反复诵读,直到可以背出来。他开始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希望能像他们那样,为了救亡图存大干一场。

1911年春,毛泽东来到长沙,在湘乡驻省中学读书。这时的长沙,正处在辛亥革命前夕的大变动中。毛泽东很快就被宋教仁、于右任等人创办的《民立报》深深地吸引住了。他第一次听说孙中山其人,听说同盟会纲领。他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革命形势所鼓舞,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校的墙上。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大胆发表自己的政见,也是他积极关心国家政治的开端。

04

家风影响:母亲的博爱精神

毛泽东的思想形成,除了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还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他的母亲文素勤,淳朴善良,灾荒年月舍米救人,极富同情心。母亲病逝后,毛泽东日夜兼程从长沙赶回韶山守灵,并和泪写下祭词称:“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

母亲的这种博爱精神深深影响了毛泽东。他曾在文章中回忆:“我六岁那年,跟母亲到外祖母家去,在路上遇见几个讨饭的。我母亲给我一个铜板,叫我去给他们买饼吃。”这种对穷苦人的深切同情,成为毛泽东日后投身革命、为人民谋幸福的思想源泉。

05

从韶山冲走向世界

1912年春,毛泽东决定退出新军,继续求学。他选择进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学习。在这里,一位国文教员非常欣赏毛泽东,借给他一本《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正是因为读了这本书,加上学校的课程太少而且规则烦琐,在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学习了六个月后,毛泽东决定退学自学。

从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退学后,毛泽东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读书计划。这时他寄居在长沙新安巷的湘乡会馆,每天步行三里到湖南省立图书馆自学。他读书十分有规律且专心,早上图书馆一开门就进去,静静伏在阅览室桌前聚精会神地阅读,中午就买一块米饼来吃,直到闭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毛泽东在图书馆第一次看到了巨大的世界地图,原来世界那么大,中国在上面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湖南变成了一个点,湘潭更是在上面找不到。这张巨大的世界地图强烈地冲击着毛泽东的视觉,他明白自己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

在自修的这段时间,他读了许多书籍,包括世界历史和世界地理。一些书籍使他大开眼界,如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赫胥黎的《天演论》、约翰·穆勒的《穆勒名学》、孟德斯鸠的《法意》和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民约论》等。

韶山冲的岁月,为毛泽东后来的思想发展和革命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他在这里接受了系统的国学教育,接触了新学思想,形成了初步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他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博爱精神,从舅舅和表哥那里获得了知识的启蒙,从私塾到新学的转变中,逐渐树立了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志向。这些经历和影响,共同塑造了一个从韶山冲走出的伟大领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