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格里沙漠:太阳能种植创造生态奇迹
腾格里沙漠:太阳能种植创造生态奇迹
在腾格里沙漠深处,一片片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一片片巨大的“蓝色海洋”在金色沙海中延展。这里是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宁夏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也是国家首批首个备案、开工、投产的千万千瓦级“沙戈荒”新能源基地。这个基地不仅每年可提供18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更令人惊叹的是,它还在光伏板下种植了各种沙生植物和农作物,成功将这片曾经寸草不生的沙漠变成了绿色生态实验区。
“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修复”的创新模式
这个基地采用的是一种被称为“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修复”的独特模式。基地一期占地2.8万亩,共有220余万块光伏板,面积相当于2600多个足球场大小。这些光伏板不仅能够高效发电,还为沙漠生态修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光伏板的安装也颇具特色。为了给板间和板下种植留足空间,建设团队将光伏板组件中心离地距离提升至3米。同时,光伏支架配备了高精度倾角传感器,可以精确跟踪太阳运行轨迹,实现精准“逐日”,提升约10%的发电效能。
沙漠变绿洲:生态修复的显著成效
在光伏板的遮荫作用下,沙漠表面的水分蒸发量显著减少,为植物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基地在沙地周边设置了三道立体防沙障,在2.6万亩的沙地表面扎麦草方格,播撒沙蒿、沙米、沙打旺、木地肤、蒙古冰草等沙生植物草籽42吨,栽种柠条、花棒、红柳、梭梭、沙拐枣等沙生灌木120万株。
目前,基地一期项目范围内的植被覆盖率已从0%-5%增加至15%-25%,未来一到两年将超过40%。在光伏板下,苹果树、桃树、梨树、茄子、辣椒、西红柿、西瓜、蘑菇等蔬果在沙海中盎然生长,格桑花、百日玫瑰、向日葵竞相开放,不时有鸟儿、蝴蝶飞舞其中。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这种模式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基地一期100万千瓦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后,每年可提供绿电18亿千瓦时,满足150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待“宁电入湘”超高压直流工程投运后,宁夏中卫的新能源电力将源源不断送往湖南衡阳,并覆盖周边省市。二期200万千瓦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施工,首期300万千瓦光伏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发电量将达57.8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9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66万吨。
这种“光伏+治沙”的模式已经在多个沙漠地区推广。内蒙古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光伏治沙基地、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等地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这一模式。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内蒙古已完成光伏治沙工程沙化土地治理任务237.58万亩,为全年计划的103.3%。按照自治区的部署,到2030年将综合治理沙地1151万亩,有力助推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
这种创新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为解决沙漠地区的能源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更为全球荒漠化治理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正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所指出的,全球已经受到和预计会受到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占全球土地面积的35%,这种“光伏+治沙”的模式,无疑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