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开展AED急救技能培训,提升校园安全水平
我校开展AED急救技能培训,提升校园安全水平
为提升校园安全水平,增强师生应急救护能力,我校于11月12日举办了一场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急救技能操作培训。此次培训由专业讲师团队主讲,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为全校教职工普及AED使用知识和心肺复苏技能。
专业培训,提升急救能力
培训会上,讲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向参训人员介绍了AED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AED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能够自动识别异常心律并提供电击以恢复正常节律,是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救命神器”。在校园等人群密集场所配备AED,并普及相关使用知识,对于提高急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实操演练,掌握关键技能
理论讲解结束后,培训进入实操环节。讲师现场演示了AED的使用方法和心肺复苏的具体步骤。参训人员在讲师的指导下,轮流使用模拟设备进行实际操作,确保每个人都能够熟练掌握急救流程。
AED使用要点
确认环境安全:在使用AED前,首先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避免在危险环境中进行急救。
判断意识和呼吸:轻拍重唤患者,检查其意识状态;用“听、看、感觉”的方法检查呼吸,时间约10秒。
呼救并取得AED:如果患者无意识、无呼吸,立即寻求周围人帮助,拨打急救电话,并尽快取来附近的AED。
贴电极片:按照AED的指示,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胸部,通常一个电极片贴在右上胸壁(锁骨下方),另一个贴在左侧乳头外侧。
启动分析:按下AED上的“开始”按钮,设备将自动分析患者的心电图信号。
根据提示操作:如果AED判断需要电击,待设备充电完毕后,按下电击按钮。电击过程中,确保无人接触患者。
继续CPR:电击后立即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每5个循环后可再次连接AED进行心律分析。
心肺复苏配合要点
胸外按压:将一只手掌根紧贴患者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水平处,双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手指翘起,双上肢伸直,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
开放气道:检查口腔有无异物,如有异物将其取出。用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使患者下颌角及耳垂的连线与水平面垂直。
人工呼吸:用嘴罩住患者的嘴,捏住患者的鼻翼,吹气2次,每次持续1秒,吹气时可见胸廓隆起。
培训效果与意义
通过此次培训,参训人员不仅掌握了AED的使用方法,还提高了应急救护意识和能力。在校园内普及AED使用知识,能够有效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为师生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教育部正在推进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计划覆盖3000所学校。我校积极响应号召,通过开展AED培训,为构建安全校园、提升师生健康水平贡献力量。未来,学校将继续推进急救教育工作,让更多师生掌握急救技能,共同守护校园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