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D普及加速,你我都是生命守护者
AED普及加速,你我都是生命守护者
2024年7月的一天早晨,成都某中学正在进行晨跑。突然,一名学生倒在跑道上,班主任发现后立即通知校医和体育老师。校医检查发现该学生无呼吸、无意识,随即开始心肺复苏。1分钟后,体育老师带着学校两周前刚采购的移动AED设备赶到现场。在AED的辅助下进行除颤,学生很快恢复了呼吸和意识,并被随后赶到的救护车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这起事件再次凸显了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在紧急情况下的重要性。AED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能够自动分析心律并施加电击以恢复正常心跳。在心脏骤停的紧急情况下,正确使用AED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心脏骤停猝死的人数超过55万例,其中90%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之外。在病发后的4分钟内进行抢救,成功率可以达到50%以上,因此这4分钟被称为“黄金4分钟”。而AED便是与死神抢时间的最重要设备。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AED的普及率仍然较低。目前,国内大约分布着30万台AED,而美国有380万台,日本有240万台。不仅如此,国内各地区AED的覆盖情况也存在很大差异。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由于政府推动力度大,AED的覆盖率相对较高,其中深圳的AED数量最多,大约有7万台。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国内AED产业取得了显著进展。在技术方面,国产AED已经突破了核心硬件如芯片和高压电容的“卡脖子”问题,实现了自研生产。价格方面,随着技术突破,AED的价格从过去的三五万元大幅降低到万元以内,为普及奠定了基础条件。
各地政府也积极行动起来,将AED配置和急救培训列为民生实事项目。例如,晋城市在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明确在人流密集场所配置AED,并培训红十字救护员。目前,该市已在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107台AED,培训红十字救护员3320名,应急救护普及培训达5903人。
上海更是走在前列,提出“全域覆盖、流动配置、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十六字方针,通过出租车等流动配置构建动态心脏骤停应急保护网,同时鼓励全民接受心脏急救培训。
随着技术日益成熟和市场扩容,国内AED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据预测,未来几年国内AED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国产AED不仅在国内市场快速普及,还凭借便携化、智能化的优势,开始反向输出到海外市场。目前,国产AED产品已经进入英国、荷兰、丹麦以及东盟部分国家,海外销售额占比接近三分之一,且增速很快。
AED的成功救助需要两个关键因素:一是覆盖范围要足够广,二是产品要简单易用。为了实现更广泛的覆盖,国内企业正在主攻小型、可移动的AED,产品大小类似于手机,可以随身携带。智能化设计则进一步降低了使用门槛,让普通人也能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操作。
尽管如此,要真正发挥AED的作用,除了设备普及,公众的急救意识和能力同样重要。各地都在积极推进AED使用培训,许多城市的中小学开设了相关课程,大学、社区等也组织救生志愿者培训。只有当更多人了解并掌握AED的使用方法,这些“救命神器”才能在关键时刻真正发挥作用。
我们期待有一天,AED能像灭火器一样,在公共场所随处可见,成为每个人都能熟练使用的急救设备。这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的持续努力,更需要每一位公民的积极参与。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身边的人筑起一道生命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