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轧钢厂到“梦工场”: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的文旅融合之路
从轧钢厂到“梦工场”: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的文旅融合之路
在太湖畔的无锡滨湖区,一座由老轧钢厂转型而来的影视产业园区,正以其独特的数字电影产业优势,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典范。这里就是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一个从传统工业遗址蝶变为现代影视产业高地的创新样本。
从工业遗址到影视产业高地
2010年,有着百年历史的雪浪轧钢厂正式停产。这座始建于1916年的工厂,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2013年,在原址上,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正式开园,开启了从“钢花四溅”到“光影交错”的华丽转身。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产业园已建成15座高科技影棚,其中包括3座水下特效棚、3座3000平方米国际标准影棚和1座1.2万平方米超大影棚。2023年,园区更是建成了国内首个5G智慧虚拟摄影联合实验室,打造了全国最大电影级LED拍摄巨幕。这些设施不仅满足了现代影视制作的高技术需求,更为园区吸引了800余家影视文化企业入驻,覆盖了电影全产业链。
科技创新引领影视制作新潮流
在数字电影产业园,科技创新是驱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园区以“科技拍摄+数字制作”为核心定位,建成了国内首个5G智慧虚拟摄影联合实验室,配备了全国最大电影级LED拍摄巨幕。这些高科技设施不仅提升了影视制作效率和质量,更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以《澎湖海战》为例,这部在园区拍摄的重点影片,通过搭建近30000平方米的露天蓝幕海战摄影棚,成功还原了古战船海战场景。而《东极岛》则通过水下拍摄和特效制作,生动再现了二战期间的海上救援场景。这些作品的拍摄,充分展示了园区在数字电影制作方面的强大实力。
精品力作频出,彰显产业实力
自成立以来,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已参与制作了多部具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其中,《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并在第80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类型片——艺术贡献奖。《流浪地球2》《万里归途》《志愿军:雄兵出击》等影片,也都在园区完成了重要制作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封神第一部》不仅在国内取得票房佳绩,更在法国等欧盟国家上映,让全世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作品的成功,不仅体现了园区的制作实力,更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开辟了新路径。
文旅融合创新,打造产业新生态
在发展影视产业的同时,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园区不仅吸引了大量剧组前来拍摄,还通过微短剧等新兴业态,带动地方文旅发展。
例如,《釉色伊人》《闺阁绣梦》等微短剧,不仅在园区拍摄,还带动了水浒城、南泉老街等地的旅游发展。其中,《釉色伊人》作为中国非遗文化出海系列微短剧首部作品,海外上线首日即获得超千万曝光。这些作品的成功,不仅展示了园区的制作实力,更为地方文旅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贡献地方经济,引领产业发展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影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更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动力。据统计,园区已累计承接影视剧、微短剧数千部,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成为滨湖区乃至无锡市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未来,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将继续以数字影视科技为定位,以数字电影工业化、国际化为目标,不断开拓创新,为推动中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