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沽街道:农文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汉沽街道:农文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用生态农业打造特色品牌、以乡村文化提升旅游热度、凭千年盐业创造消费场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汉沽街道农文工旅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作为滨海新区特色涉农街镇,今年以来,汉沽街道深入推进农业、文化、工业、旅游协同发展,形成和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草莓采摘游
以“农”兴乡村
带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汉沽街道坚持“品牌引领”战略,发展特色农业。以“津农精品”认定为契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拓展销售渠道,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街道持续打造高标准精品农业,推动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共申请并获认定滨润永丰、汉沽马沽草莓、汉盐海泽、芦花食盐4个“津农精品”品牌。为了让特色农产品被更多的消费者认识,进一步扩大销售市场,街道不断组织品牌企业到北京等地参加专场推介活动,利用农民丰收节、草莓文化节等展销优质产品,“津农精品”销售额增长稳定,取得明显成效,为区域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街道还推出“滨海踏雪寻莓”冬季旅游推介路线,被农业农村部纳入精品路线进行推介。该路线集观光休闲、农事体验、科普教育、民俗文化于一体,让游客充分领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据初步统计,龙年春节假期期间,汉沽街道累计接待游客超万人,综合收入约400万元。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体验滨海新区乡村游的乐趣。
以“文”促发展
铸牢乡村振兴根与魂
汉沽街道坚持“文化铸魂”战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积极融合乡土文化、盐渔文化等元素,开展非遗项目展演、文化惠民等特色文化活动,展现新时代农村精神新风貌、乡村振兴新气象,带动产业发展。
元宵节期间,汉沽街道成功举办“春到万家,芦花嘉年华”2024滨海新区元宵花会展演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汉沽飞镲”的精彩表演,展现了汉沽区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汉沽地区人民劈波斩浪、奋勇向前的气概,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海的深情。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街道深挖乡村文化与民俗特色,创新消费场景,带动经济发展。活动现场设有40余个特色产品展位,以长芦汉沽盐场为主进行非遗文创产品及民俗特色小吃展卖。传统民俗文化大放异彩带来产业发展的经济红利,实现以文铸魂、以文兴业。
以“工”旺产业
打造乡村振兴强力引擎
汉沽街道坚持“工业为基”战略,推动乡村振兴。依托千年盐场,以盐业生产为基础,讲好一粒盐的故事,设计文工游,以盐为钥匙打开中国海洋文化,将长芦汉沽盐场这一璀璨“珍珠”串进滨海新区的文旅“项链”。借助长芦汉沽盐场千年制盐历史、文化积淀,发挥品牌和中华老字号优势,2022年成功获批天津市首个“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023年入选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优秀示范案例,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4A级景区。文工游产业的发展,吹响了“千年老字号”崛起的号角。
游客的到来,带动了长芦汉沽盐场盐产品、盐田虾、盐藻产品销售。项目的运营,实现了长芦汉沽盐场资源的优化整合,达到了拉动主业发展,提高企业知名度的目的。工业的优秀品质,为旅游产业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旅游产业的良好口碑,也带动了工业品牌推广及产品销售,真正实现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为传统老字号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引擎。
以“旅”期未来
带动乡村振兴持续发展
汉沽街道坚持“旅游兴农”战略,实现乡村振兴。整合草莓和无公害蔬菜采摘游、长芦汉沽盐场千年古盐田游、蓟运河沿线郊野徒步游等旅游项目,积极推动乡村高品质休闲民宿发展,打造集“采摘、民宿、休闲”于一体的旅游观光度假街镇。立足滨海新区北部区域康养、旅游的发展定位,不断丰富旅游活动项目,积极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康养等高附加值旅游项目发展和过渡。打造新区北部区域城乡会客厅,讲好津门、滨城的发展故事,以旅游产业的兴旺发展带动乡村振兴持续发展。
培育特色品牌农业、讲好传统文化故事、推动工业稳定发展,三方面发力共同促进旅游产业长久可持续发展,以旅游业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汉沽街道以“农文工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为课题,交出了生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