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凯变身声呐兵:《蛟龙行动》揭秘潜艇拍摄幕后
王俊凯变身声呐兵:《蛟龙行动》揭秘潜艇拍摄幕后
“欢迎登上我军最神秘的龙鲸号潜艇,坐稳了,我们出发。”
随着一声令下,中国首部核潜艇电影《蛟龙行动》正式起航。这部由林超贤执导、黄轩领衔主演的军事动作大片,不仅填补了国产电影在潜艇题材上的空白,更通过真实细节的打磨,让观众感受到“国之重器”背后的血肉温度。
在影片中,王俊凯饰演的声呐兵曹弘浪,是潜艇的“眼睛”和“耳朵”。这个角色需要具备极强的专注力和反应能力,能够在嘈杂的环境中捕捉到微弱的声波变化。为了塑造好这个角色,王俊凯接受了专业的声呐操作训练,学习如何解读声呐数据、辨别不同类型的水下信号。在预告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沉稳老练的操作姿态,完全看不出这是曾经在《万里归途》中饰演文弱角色的王俊凯。
然而,要完成这样一部硬核军事电影,仅仅依靠演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蛟龙行动》的拍摄过程堪称一场“战役”。为了真实呈现潜艇内部环境,剧组耗时4个月,1:1搭建了四艘潜艇,每艘潜艇长达120米,内部结构精细到每一个仪表盘、每一条管道都力求真实。这种对细节的追求,让演员们在进入置景时都感到震撼不已。
更令人惊叹的是,所有演员都亲自下水拍摄,接受了严格的潜水训练。他们不仅要学会在水下生存,还要完成高难度的动作戏份。在一次采访中,演员杜江透露,这次的训练已经到了“不要命”的程度。而王俊凯也在拍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潜艇舱的压抑环境,仅几小时的拍摄就让他感到喘不过气,而真正的潜艇兵却要常年忍受这种生活。
影片采用双线叙事,一条线聚焦潜艇内部的紧张行动,另一条线展现“蛟龙小队”的训练与作战。这种叙事方式让观众既能感受到深海作战的压抑与紧张,又能体会到特种部队行动的惊险与刺激。特别是在潜艇内部关闭舱门灭火的场景中,两名士兵亲手关闭了自己的生门,却没有任何犹豫,这种牺牲精神让人无比感动。
值得一提的是,《蛟龙行动》不仅是一部军事动作片,更是一部展现中国海军实力的力作。影片中展示了多种尖端武器装备,如单兵飞行器、机器狗等,这些装备在珠海航展上都曾亮相,展现了中国军事科技的最新成果。同时,影片也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展现了军人的人性光辉。正如一位退伍军人所说:“电影里‘国之重器’的镜头让我热血沸腾,但更珍贵的是它拍出了军人的‘人味’——他们会疼、会怕,却依然选择向前。”
在大连路演现场,一位海军军嫂的发言令人动容。她的丈夫是一名潜艇兵,两人聚少离多。当她看到影片中龙鲸号副机电长丁传铮牺牲的场景时,不禁感慨:“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的丈夫就是这个职位,我知道这十年是怎么过来的。”这种真实的情感共鸣,让《蛟龙行动》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次对潜艇兵生活的深度体验。
尽管《蛟龙行动》在春节档的票房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其在动作场面、情感深度以及技术细节上的突破,都值得我们给予肯定。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进步,也让我们更加理解了那些在深海中默默守护国家安全的潜艇兵们。正如一位观众所说:“电影让我们了解了核潜艇内部的真实情况,也让我们看到了军人的伟大。”
《蛟龙行动》或许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但它绝对是一部值得尊敬的作品。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国之重器”,不仅是那些先进的武器装备,更是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军人。这部电影,是对他们最好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