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多病共存下,“三高”患者的焦虑如何缓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多病共存下,“三高”患者的焦虑如何缓解

引用
新浪网
1.
http://finance.sina.com.cn/cj/2024-09-11/doc-incnusvi1694526.shtml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生活方式改变,"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问题日益严重。据统计,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7.9%,糖尿病患病率为12.4%,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40.4%。面对这一挑战,国家提出"三高共管"策略,通过多学科协作和中西医结合,构建覆盖全国的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控体系。

三高共管: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关键

"三高"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67.1%,29.8%的门诊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与单纯患糖尿病相比,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使心肌梗死风险增加6.16倍,卒中风险增加7.41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董吁钢教授指出:"心血管疾病位居中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之首,占总死亡的40%以上。在众多的心血管风险指标体系中,'三高'控制是重中之重。"

多层级一体化管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面对庞大的患病群体和共病现状,《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首次提出全面推进"三高共管"。董吁钢教授表示,通过多学科、多科室共同携手,将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多疾病领域进行跨学科的联合防治,对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进行综合管理,早期干预多重危险因素,可一定程度上助力"三高共管"全方面落地,从而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与此同时,基层医疗机构是"三高"疾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成都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提出,要在"三高"早期就开始进行筛查和防治,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既要将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关口前移,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慢病综合防治能力。同时,将慢病的教育、预防和管理的工作延伸到院外场景,通过多层级一体化的协作,承担起"三高"患者的初步诊断、长期随访、以及全病程管理的工作。

中西协同:探索慢病管理新模式

在助力"三高共管"的征途中,中西医均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全面落实中西医并重方针,发挥中医药优势,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成都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并以慢病管理为重点,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通过中西协同管理方案,创建"三高共管"新模式,有助于从源头帮助患者预防和管理"三高"危险因素。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提升中医药创新能力,让中西协同发展的理念走向国际化。

在医疗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健康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是百姓最关注的生命之题,相信随着多方聚力,以及更多创新理念的涌现,以"三高共管"为始,让慢病真正"慢下来"的拐点很快便会到来。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新闻周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