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重庆与湖北的文化变迁
三峡工程:重庆与湖北的文化变迁
三峡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其建设和运行不仅改变了长江沿岸的地貌,也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重庆和湖北省作为移民的主要区域,许多居民被迫离开故土,导致家族根脉、乡情友情以及生活文化的断裂。这些移民在新地方面临融入困难,天气、食物、文化和语言的差异让他们倍感孤独。他们的故事反映了改革开放时代底层人民的牺牲与贡献,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纪念。
三峡移民的文化变迁
2024年6月,位于三峡库区的秭归县徐家冲港湾之畔,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正式开馆。这座博物馆是国内第三座移民博物馆,通过历史实物、资料图片、场景复原、多媒体技术等,沉浸式再现了三峡移民长达30年的大搬迁、大建设、大发展的恢宏历程。
博物馆主体建筑造型由“三峡之门”“故土”“新园”三部分组成,分为8个展区,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展览内容分为三峡移民搬迁前、搬迁中、搬迁后三大历史阶段,涉及三峡自然历史、移民迁徙、库区及安置区建设与发展,全方位展示历史和成就。
其中最令人动容的是“水下归州”展区。归州是秭归老县城,也是屈原故里,行政区划始于唐代。大坝蓄水需要搬迁沿江277个乡镇,离大坝最近的归州成为搬迁第一镇。归州镇的搬迁也打响了三峡清库“第一爆”。三峡工程蓄水后,归州古镇的屈原故里牌坊、迎和门、唐家巷等街景,没入江底。
“水下归州”展厅约600立方米,水深4米。这个水下展厅通过浮雕、灯光、声像、投影等手段,微缩还原了古镇一角的建筑与民俗。“这栋房子以前就是我家,小时候放学总从这里经过,路边还有一棵皂荚树。”看着水下的古镇老街,秭归游客王献眼眶湿润。
三峡蓄水情景展示屏上,水位上涨的过程令人震撼。2003年6月,库区蓄水至135米时,归州的民主路、解放街、建设街、胜利街4条主要街道被淹没,千年历史的归州古镇遗址全部沉入江底。
移民安置与生活重建
三峡工程的移民安置工作是中国水利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迁移。据统计,三峡工程总计动迁人口近130万人,其中重庆市承担了大部分移民任务,累计安置移民107.2万人,复建各类房屋3251万平方米。湖北省宜昌市涉及秭归、夷陵、兴山、巴东4个县区,搬迁21.63万人,其中秭归县搬迁9.8万人。
移民搬迁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迁移,更是一次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的转变。许多移民在新地方面临融入困难,天气、食物、文化和语言的差异让他们倍感孤独。但是,他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积极适应新环境,重建新生活。
以秭归县为例,移民搬迁后,政府在海拔175米以上的地方修路建房,安置移民。同时,出资鼓励村民开垦荒地,继续种植柑橘。如今,许多移民的柑橘园已经硕果累累,日子也红火起来。
交通条件的改善也为移民生活带来了便利。过去从村里去归州老集镇需要步行约2小时,现在开车仅需十多分钟。信息、交通的便捷让快递可以直接上门收货,老乡们的脐橙好卖了,村里的柑橘产业也快速发展。
三峡工程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三峡工程的建设不仅改变了地理环境,也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文化遗迹和生活记忆随着蓄水而消失,移民搬迁导致家族根脉、乡情友情以及生活文化的断裂。
但是,三峡移民并没有让文化消失,而是将其传承下来。在三峡移民博物馆里,一幅幅移民大搬迁的历史照片,记录了湖北库区移民离别老家的情景。照片中,不少移民背着竹制背篓,有的装着锅碗瓢盆,有的是故土的橘树,还有的则是泥土。“很多移民从山下一筐筐将泥土背上山,用来覆盖高山岩石,重新种植橘树。”原秭归县移民工作相关负责人向伦昌说。
三峡移民博物馆展馆中央,一组巨大的三峡移民群体铜像将历史定格。两侧的三峡石巨型浮雕,镌刻着36个金色大字: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这,就是了不起的三峡移民精神!
文化传承与未来发展
2014年9月25日,三峡大坝旅游区开始对中国人免收门票。此后十年,景区共接待2200万游客,算上免去的105元/人的门票,放弃了超过20亿元的直接收入。但是,这一举措却带动了周边区域的旅游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
如今,三峡大坝旅游区已经从单纯的5A景区转变为传承长江大保护理念、诠释三峡工程文化内涵的重要阵地。景区内,巨幅国旗与江水对望,“大国重器”激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一件件历史文献和一幅幅老照片,串起三峡工程的前世今生;土壤主题科普栈道、三峡工程体验馆、截流纪事墙等,诉说着中华水电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依托三峡工程博物馆、长江珍稀植物培育基地、长江珍稀鱼类培育基地精心设计的各类研学课程,将保护自然、守护长江的理念深植于游客心中。
三峡大坝旅游区的免费开放政策,不仅让更多中国人了解三峡工程,见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电工程建设的伟大成就,也带动了周边区域的旅游发展。据统计,2014年免票后的首个十一假期,宜昌共接待游客466.09万人次,同比增长29.29%;旅游总收入27.4亿元,同比增长33.27%。均创历史新高。
三峡工程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水利工程,更是集防洪、发电、航运和水资源利用于一体的综合性国之重器。尽管其建设和运行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科学管理和持续优化,它将继续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三峡移民的故事,也将作为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