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凤怡:用画笔探索经络哲学
郭凤怡:用画笔探索经络哲学
1942年出生于中国西安的郭凤怡,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她的艺术实践关注精神和形而上学层面的意义,这些元素反映了她这一代人对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并且这些民间艺术赋予了我们特殊的历史,神话和神秘气质。她用毛笔在纸上描绘的作品,笔力深厚、精细飘逸,所绘形象不仅与人类的身心息息相关,同时也描绘暗示了某种精神世界的存在。
郭凤怡起初为了减轻疾病的痛苦而开始练习气功,但之后伴随着对生命哲学的不断体悟,许多视觉幻像时时涌现在她的眼前,必须用纸笔加以表达才可调整身体与心智的平衡。其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结构均来自于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包括古老的宇宙观、人体穴位图、传说预言、三皇五帝、河图洛书、帝葬和占卜等,视觉和知识的关系通过郭凤怡在纸上流动的万根墨线传达出来,给予了今天的世界以深刻的启示。
从画面来看,使用细密的线条进行重复而有序地勾勒是郭氏绘画的基本方法,仿佛形象的俘获是被细密的曲线召唤出来的,它们没有皮肤和更具体的身体器官,而仅存一个隐约可辨识的身体化轮廓。从内容来看,郭凤怡的创作题材从文化历史到《易经》图典,从人体经络到气功变化,从中外圣像到地球风水,无比驳杂却又在整体上展示出高度一体的视觉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气功重要“行动纲领”的《黄帝内经》,实际上所揭示的核心,就是有关宇宙中和人体中能量变化的知识,它所强调的是,人类的身体、能量和心灵合一的整体概念。在郭凤怡的早期纸上实践中可以看出,其作品几乎都有一个“中心”的视觉结构,画面的布局通常是在中心确认以后由线条散向四周或环绕中心,如果这种绘画方法和画面布局并非巧合,那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郭氏的创作意识里有极强的“中心”意识,而这个中心究竟意味着什么?这很可能和她在练习气功过程中,间接受到古代宇宙观和身体观的自我教育有关。
按照郭凤怡的说法,她的创作皆是源于疑惑,在起笔绘画之前会先写下文字或问题,比如写下密宗、河图、胎儿,又或者是本篇论述开篇所列的那些问题,继而才展开没有任何预期的绘画。这套绘画动作多少让郭凤怡看起来像是一位“不合时宜”的萨满:写下问题—展开绘画—浮现图案,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仪式感和神秘性的创作实践。
郭凤怡的艺术创作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体现了个体对生命哲学的独特理解。她的作品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认可,被多家重要艺术机构收藏,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艺术桥梁。通过她的画笔,我们得以窥见一个融合了科学、哲学与艺术的神秘世界,感受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如何用独特的视角诠释宇宙与生命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