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深入气道,一探究“镜” ——说说支气管镜检查那些事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深入气道,一探究“镜” ——说说支气管镜检查那些事儿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news.cn/science/20241126/9e97ee616c2e48cd9b6a9004190e9159/c.html

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检查手段,通过带有光源和镜头的内镜,可以直接观察气管和支气管的内部情况,帮助医生发现各种病变。本文将详细介绍支气管镜检查的相关知识,包括适用情况、禁忌症、检查前准备、注意事项以及可能的并发症。

支气管镜检查是什么?

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通过带有光源和镜头的内镜(包括可弯曲支气管镜和硬质支气管镜),经过口腔或鼻腔,进入下呼吸道(即经过声门进入气管、支气管以及更远端)的检查方法。这个过程就像是对气道进行了一次“内镜探险”。支气管镜可以直接观察气管和支气管的内部情况,帮助医生发现各种病变,如肿瘤、间质性肺病、肉芽肿性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医生还可以通过支气管镜提取病变组织或细胞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更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病情。支气管镜不仅用于检查,还具有治疗功能。对于一些特定的疾病,如气道狭窄或支气管异物,医生可以通过支气管镜进行高频电凝、冷冻治疗、球囊扩张,以及异物取出,帮助患者迅速恢复健康。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支气管镜检查?

  1. 不明原因的咳嗽:难以解释的咳嗽或常规治疗效果欠佳。
  2. 不明原因的咯血:咯血原因难以明确,特别是大咯血。
  3. 肺不张:可能是肿瘤、炎症、异物等阻塞引起。
  4. 疑有气管支气管瘘:需要明确。
  5. 胸部X线或CT检查提示肺部阴影、肺占位、炎症不吸收、肺部弥漫病变、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等,需要明确病变性质。
  6. 肺或支气管感染性疾病: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及活检明确致病菌。
  7. 取出进入气道的异物。
  8. 气管镜介入治疗气管、支气管腔内阻塞、气道狭窄,如金属或硅酮支架置入术或激光、高频电凝、冷冻等治疗。

什么情况下不能进行支气管镜检查?

  1. 急性心肌梗死后4~6周内。
  2. 持续大咯血。
  3. 凝血功能异常。
  4. 妊娠期间。
  5.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

支气管镜检查前要做哪些准备?

  1. 完善术前检查,包括心电图(必要时做心脏超声)、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以及胸部CT等。
  2. 应在空腹状态下进行检查,根据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检查前4小时禁食、禁水,全身麻醉检查前6~8小时禁食禁水。
  3. 易致出血的药物需停药5天以上(如阿司匹林、波立维),低分子量肝素需停药12小时。
  4. 取出假牙,交由亲属保管,避免术中误吸入气道造成窒息。
  5. 有高血压且规律服用降压药者,术前用20ml左右温水服用降压药。
  6. 糖尿病者术前因为禁食,需根据血糖情况,暂停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1次,避免引起低血糖。如有饥饿感、心慌、冒冷汗等低血糖症状,需及时告知医生,补充葡萄糖。
  7. 有哮喘病史患者术前应按需使用支气管扩张药。
  8. 女性患者不要涂指甲油、口红或有颜色的唇膏,不要穿连裤袜、连体裤或紧身裤。
  9. 检查当日,应由家属全程陪同,携带1~2包抽取式纸巾。

支气管镜检查的检查过程

医生将支气管镜插入患者的鼻孔或口腔,经过喉咙到达气管和肺部。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可以观察气道情况,并使用支气管镜的其他附件进行组织样本的收集或其他治疗操作。

整个检查过程通常需要10~30分钟,具体操作时间取决于疾病情况及是否需要进行其他治疗操作。

支气管镜检查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1. 检查治疗结束2小时后方可进食、进水,先少量饮水,无呛咳后再进食;宜摄入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条等。
  2. 检查完成后少说话、多休息,以利于声带恢复;避免用力咳嗽、咳痰,防止咯血。
  3. 检查后,患者可能会有少量咯血、轻微咳嗽、鼻咽部不适、疼痛、声音嘶哑、发热等症状,无须特殊处理,通常1~3日内会自行消失。若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加重、咯血增多,应及时就医。
  4. 行活检穿刺者尽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支气管内张力增大引起支气管内出血。
  5. 全身麻醉患者检查结束后24小时内不要驾车、高空作业、签署法律文件或操作机械设备。

支气管镜检查可能有哪些并发症?

虽然支气管镜检查非常有用,但也可能会有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风险都非常低,但在了解和预防方面仍然很重要。具体包括:恶心、咳嗽、呕吐;低氧血症;麻醉药物过敏;出血(如痰中带血);咽喉肿痛;喉头水肿与喉支气管痉挛;发热。

虽然上述并发症可能存在,但在正规操作和良好护理下,这些症状通常是可以缓解和避免的。医生会在检查前详细解释可能的风险,并在检查过程中和检查后密切关注患者的状况,确保安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