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蔬菜宴火爆背后:一个西部菜都的崛起之路
潼南蔬菜宴火爆背后:一个西部菜都的崛起之路
近日,重庆潼南城区的泽栖蔬菜小馆推出的蔬菜宴受到追捧,食客络绎不绝。这场以蔬菜为主题的盛宴,不仅展示了潼南作为“中国西部绿色菜都”的实力,也反映了通过特色餐饮推动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
潼南蔬菜宴:一场绿色养生的美食盛宴
在潼南的餐桌上,一场别开生面的“蔬菜宴”正在上演。古色古香的大圆桌上,每人一个精心熬制的高汤锅,人参苗、田七苗、石斛苗、藏红花苗、三七苗……二十余款新鲜的生态蔬菜依次摆上餐桌,配上嫩牛肉、乌鱼片、走地鸡等荤菜,这场“蔬菜宴”让“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一行赞不绝口。
“我们的‘蔬菜宴’综合起来就是一个高品质的养生美食宴,有鲜、嫩、奇、特、多的特点。”潼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礼兵说,蔬菜宴是选择新鲜采摘的叶芽、叶尖、叶苗,部分蔬菜是食客们难见的品种,有一半左右的菜品既是食材又是药材。“蔬菜宴”的做法是荤素搭配、生熟兼备,荤菜包罗万象,有鸡、鸭、鱼、猪、牛、羊、水产等,生菜用于烫火锅和汤锅,熟食则是小煎鸡、太安鱼等潼南特色美食。
一桌“蔬菜宴”的背后,是潼南百万亩蔬菜原材料作为供应和支撑。潼南蔬菜复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00万亩,产量保持在220万吨以上。这场色香味俱全的养生“蔬菜宴”,不仅让食客大开味蕾,更成为了潼南的一张美食名片。
“西部菜都”的实力: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
作为“中国西部绿色菜都”,潼南的蔬菜产业实力不容小觑。涪江、琼江横贯全境,温和的阳光,湿润的空气,肥沃的土壤,为蔬菜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目前,潼南已构建涪江流域20万亩大宗蔬菜生产区、琼江流域10万亩设施精品蔬菜生产区、浅丘陵地10万亩季节性蔬菜生产区“三大”功能区布局,创建18个万亩级蔬菜基地,建成全国最大的“潼南萝卜”生产基地。
2023年,潼南区蔬菜种植104万亩、产量245万吨、产值85亿元,其中,蔬菜鲜销量210万吨、居重庆第一。除传统的萝卜、辣椒、茄子、黄瓜、苦瓜、甘蓝等100余种大宗保供蔬菜外,潼南还有石斛苗、藏红花苗、田七苗、板蓝根苗……二十余款新鲜的绿色生态特色蔬菜。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赋能现代农业
潼南的蔬菜产业不仅规模庞大,更在不断创新升级。当地建立了“农业数字一张图”,实现全区农业全要素数字化管理。同时,潼南还构建了“科技载体引擎+高质量主导产业”模式,打造长江上游现代种业高地,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张油菜液相育种“芯片”,创制出“两碗菜籽一碗油‘庆油’油菜”“全国最具影响力加工型辣椒”“国内首个单性结实茄子”等一批突破性新品种。
在品种创新方面,潼南引进了300余个蔬菜新品种进行试验种植,包括由重庆市农科院选育的“白玉”苦瓜,以及具有降脂功能的“中农脆玉3号”黄瓜等。这些新品种的引进和培育,进一步丰富了潼南蔬菜的品类,提升了产品质量。
经济效益显著: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蔬菜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2023年度,潼南区278个行政村、涉农社区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86万元。当地拥有2000余名蔬菜营销专业经纪人,在成渝50余家大型超市设有专柜,潼南蔬菜常年销往北京、吉林等20多个省市。
展望未来:从“西部菜都”到国际舞台
潼南蔬菜产业的发展目标不仅限于国内市场。2025年,潼南将重点推动“潼南绿”精品蔬菜直供香港,争取让750多万香港市民早日吃到最新鲜的潼南蔬菜。潼南将积极与香港方面沟通对接,组织国有企业、龙头企业加快打造标准化供港蔬菜基地,序时完成一系列直供香港蔬菜的前期手续,确保从蔬菜的种植、采摘到分拣、包装,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质量要求。
依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整合潼南近30万立方米冷库容量,采用全程冷链运输,从潼南高速运输至深圳,经深圳大铲湾、妈湾和盐田3条驳船航线,再经供港鲜活绿色专用通道进入香港。潼南将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则,加快建设“专业市场为龙头,产地市场为基础,直销档口为补充”的市场网络,打通供港蔬菜生产、流通、零售全产业信息链条,健全蔬菜营销大数据库和溯源体系,切实让香港市民买得安心、吃得放心。
潼南蔬菜宴的火爆,只是潼南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田间到餐桌,从国内到国际,潼南蔬菜产业正以创新为驱动,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发展壮大,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