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行动》幕后揭秘:从1:1潜艇到零度水温下的坚持
《蛟龙行动》幕后揭秘:从1:1潜艇到零度水温下的坚持
《蛟龙行动》作为中国首部核潜艇电影,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3294万的成绩,更在动作、军事、战争元素的呈现上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评价。这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导演林超贤的精心执导和演员们的辛勤付出。让我们一起揭秘这部影片背后的精彩故事。
导演的追求:真实与突破
导演林超贤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拍摄《蛟龙行动》对他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为了呈现真实的潜艇世界,他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调研。从潜艇的结构到作战流程,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深入研究。林超贤表示:“拍摄这样一部潜艇题材的电影,就像是进行一次科学研究项目。”
为了达到高度逼真的效果,从潜艇内部复杂的机械构造到指挥舱内精密的仪器面板,再到武器系统的操作流程,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深入研究与精心设计。为此,剧组特意邀请了多位专业潜艇操作员及鱼雷专家作为顾问参与进来,并组建了一个由近200名美术设计师组成的团队专门负责“龙鲸号”及其相关海底场景的设计工作。
演员的挑战:零度水温下的坚持
演员们在拍摄过程中的经历堪称艰辛。为了完成水下戏份,演员们需要在零度水温下长时间拍摄。女演员蒋璐霞分享了她从兴奋到压力再到克服困难的心路历程。她表示,自己在拍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生理期的不适,还要在冰冷的水中完成高难度的动作戏。有一次在憋气训练中,她甚至一度昏迷差点没醒过来。
男演员们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于适在采访时笑称:“没有钢铁般的意志,根本无法完成。”演员们每天进行9小时的训练,包括潜水和水下作战。为了完成水下戏份,他们需要在零度水温下长时间拍摄。在影片里,蛟龙小队潜入敌方潜艇,韩骁和秦大伟,在灌满海水的狭小舱体内闪转腾挪,耳边回荡着爆炸和敌方追缉的声音,鱼雷的爆炸时刻逼近,不时从水里窜出敌军。
特效的震撼:1:1潜艇模型的诞生
影片中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1:1还原的“龙鲸号”潜艇模型。这艘长120米、宽11米、高16米的庞然大物,内部设有九个独立舱室,从鱼雷发射区到作战控制中心等细节都力求完美还原。为了呈现水下场景,剧组还研发了专用的潜水设备。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潜艇世界。
情感的共鸣:军人的牺牲与成长
影片不仅展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更注重情感的刻画。佟莉是《红海行动》中的女将,更让观众印象深刻。她与张天德爱情以一块糖作为信物,张天德的牺牲是《红海行动》最大的催泪点。到了《蛟龙行动》佟莉迎来了自己的结局,也有一场直戳泪腺的戏份,这场戏份很动人。《蛟龙行动》更多的是全新的人物。于适饰演的韩骁,黄轩饰演的孟闯,因上一辈的恩怨,从情同兄弟成了形同陌路,虽并肩战斗,但有着明争暗斗。林超贤用一个巧妙的方法化解了二人的仇恨,韩骁也回到了孟闯。电影给了家庭一个新的诠释方向,相信走进电影院的观众对这样的情感也会感同身受。
现实的意义:展现中国海军实力
《蛟龙行动》不仅仅是一部军事题材的影片,更是我国军方协助拍摄,弘扬我国现代海军风采的一部提气大片。影片中有大量新式武器,展现了我国现代海军装备先进,实力强大,对国际上一些暗流涌动的敌对势力是一种威慑。相比较武侠,喜剧,动画,神话,无疑军事力量才是国家硬气的底气,军事战争片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更具现实意义。
正如导演林超贤所说:“我一直不是在挑演员,而是演员在挑我,他觉得可以做到更好,可以经受得住更大的挑战,他就来。”《蛟龙行动》的成功,正是源于每一位主创人员对电影的热爱和对完美的追求。虽然这部电影在票房上未能达到预期,但它在动作场面、情感深度以及技术细节上的表现,无疑为中国军事动作片树立了新的标杆。我们期待看到更多这样的作品,丰富春节档的电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