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3300点,如何克服心理障碍选股?
股市3300点,如何克服心理障碍选股?
在股市站上3300点的关键时刻,许多投资者感到忐忑不安。这个点位不仅是技术上的重要关口,更是投资者心理上的重大考验。面对市场的波动,如何克服心理障碍,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是每个投资者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投资者的心理障碍
-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人们在做决定时常常会考虑自己过去的投入而做出非理性决策。在股市中,沉没成本的一个典型体现就是错误地补仓。许多投资者在被套后开始不断加仓,最终将所有资金投入其中,有些人甚至挪用其他地方的资金来补仓。但这一切的源头,往往是最初那小部分被套的仓位。股民心理总是想要赚回之前亏损掉的资金。
这也是一种心理,叫做“损失厌恶”。就是股民亏一万的痛苦,会超过股民赚一万的快乐。股民越是不接受损失,就越是增加投入,试图通过加仓快速回本。这一招有时候还是管用的。但是,股民往往会在某一次连续的下跌中,把所有资金套在里面,而且越套越深。最终做成长线股东。
- 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容易受近期或旁边的信息影响而误判当前状态。在股市中,这种现象尤为常见。23年10月,大盘跌破3000点时,大家会觉得好便宜,因为大家都是参照前一段时间3300-3400的点位。今年2月底,大盘涨到3000点,很多人又恐高了,因为参考的是前面2635的低点。在熊市里,这种锚定参照很要命。4500点的时候,心里还想着4700点; 4000点的时候,还惦记着4200点; 3500点的时候,依旧盼望着3800点;股民心里的锚一直变,市场则一跌再跌,股民们懵了,操作能力荡然无存。等待市场稍有回暖,股民又开始恐慌性卖出——因为价格终于触碰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那个锚定点。
- 处置效应
处置效应是指投资人在处置股票时,倾向卖出赚钱的股票、继续持有赔钱的股票,也就是所谓的‘售盈持亏’效应。具体来说,当股票价格上涨,盈利时,投资者倾向于急忙卖出锁定利润;而当股票价格下跌,亏损时,投资者则不愿意割损,常常满仓死扛,希望市场能够回暖,进而导致大幅的亏损。这是加州大学教授,分析了一万多个个人账户8年时间里的所有操作得出的结论。
这里也是有损失厌恶的心理,赚了想要落袋为安,亏了却不愿意承认,还抱着侥幸心理等它回来。我还发现,亏了死拿的,往往有很多不一样理由。“短线变长线,长线才是金,不要在意这些波动。巴菲特买比亚迪不也是套过几年?”“没关系,我那股票是留着给我孩子的,将来某一天打开账户可能就直接暴富了。”“已经亏了了60%了,你让我怎么割?怎么割得下去?只好拿着了。”“没有股票只跌不涨的,我就不信了,它总会涨的。”
- 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是投资者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许多投资者认为自己掌握了足够的信息和分析能力,能够准确预测市场走势。然而,市场往往是复杂且不可预测的,过度自信可能导致投资者忽视风险,做出错误的决策。
- 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是指投资者对亏损的恐惧超过对盈利的渴望。这种心理可能导致投资者在面对亏损时做出非理性的决策,如过早卖出盈利股票或持有亏损股票。
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
- 设定明确的投资目标
在投资前,明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是追求长期稳定回报,还是短期快速获利?这将帮助你在面对市场波动时保持冷静。
- 分散投资降低风险
不要将所有资金投入单一股票或行业。通过分散投资,可以降低单一投资的风险,即使某个投资出现亏损,也不会影响整体投资组合的表现。
- 定期审视投资组合
定期检查和调整投资组合,确保其符合你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不要因为一时的市场波动而做出冲动的决策。
- 学习投资知识,提高投资能力
通过阅读书籍、参加课程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投资知识和分析能力。了解基本的财务指标和市场规律,可以帮助你做出更理性的投资决策。
结语
投资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在面对3300点这样的关键点位时,保持冷静和理性尤为重要。通过了解和克服心理障碍,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你将更有可能在这场投资长跑中取得成功。记住,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前,请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并考虑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