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慢阻肺日:科学呼吸训练助你轻松呼吸
世界慢阻肺日:科学呼吸训练助你轻松呼吸
2024年11月20日是第23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是“知道你的肺功能”。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性疾病,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在中国,慢阻肺患者数量更是高达近1亿人,成为我国第三大致死性单个疾病。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专家呼吁将肺功能检查纳入常规体检,就像测量血压一样普及。同时,科学的呼吸训练也被证实能有效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部通气功能,提高呼吸效率。
科学呼吸训练:改善肺功能的关键
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是慢阻肺患者最常用的呼吸训练方法之一。其要领是通过腹部的起伏来控制呼吸节奏,让患者学会用腹肌的运动来增大肺活量,维持良好的呼吸机能。
具体步骤如下:
- 取立位(体弱者可取坐位或仰卧位),一手放于腹部,感知腹部的隆起;一手放于胸前,限制胸部的扩张。
- 吸气时将腹部徐徐隆起,尽量保持胸部不动。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
- 吸与呼时间之比为1:2或1:3(呼气时间长于吸气时间)。
- 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要求缓呼深吸,不可用力,每分钟呼吸速度保持在7~8次左右,每日2次,每次10~20分钟。
缩唇呼吸法
缩唇呼吸是另一种有效的呼吸训练方法,它通过改变呼吸方式来改善气体交换,减少呼吸困难。
具体步骤如下:
- 用鼻子吸气,同时默数“1-2”。
- 嘴唇缩成吹口哨状,缓慢呼气,同时默数“1-2-3-4”。
- 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比例为1:2或1:3,注意呼气时要尽量缓慢,避免用力。
全身性呼吸体操
全身性呼吸体操是将腹式呼吸与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的训练方法,能进一步改善肺功能和增强体力。
具体动作包括:
- 仰卧,两手握拳在肘关节处屈伸5—10次,平静深呼吸5—10次。
- 两臂交替向前上方伸出,自然呼吸5—10次;两腿交替在膝关节处屈伸5—10次。
- 两腿屈膝,双臂上举外展并深吸气,两臂放回体侧时呼气,做5—10次。
- 口哨式呼气:先用鼻吸气一大口,用唇呈吹口哨状用力呼气,做5—10次。
呼吸训练的科学依据
研究表明,肺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慢阻肺患者的症状、生活质量、肺功能,并可能延长生存期。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将肺康复定义为:“全面评估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的综合性干预措施;这些治疗包括但不限于运动训练、教育和行为改变,目的是改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并促使其长期依从促进健康的行为”。
专家观点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2024年世界慢阻肺日科普活动上强调,早筛、早诊、早治是慢阻肺防治的基础。他呼吁群众重视肺功能检查,要像量血压一样检查肺功能。
广州实验室副主任冉丕鑫也指出,广州实验室将持续开展相关呼吸慢病综合防治推动工作,为降低我国呼吸慢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贡献力量。
通过科学的呼吸训练和肺康复,慢阻肺患者可以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一起关注肺健康,用正确的呼吸方式迎接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