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强省会”战略:提升经济首位度的路径与挑战
济南“强省会”战略:提升经济首位度的路径与挑战
2024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济南市的资金总量首位度仅为17.6%,在所有省会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一;GDP首位度同样处于低位,这表明济南作为省会城市的经济集聚效应相对不足。
面对这一挑战,山东省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强省会”战略,目标是到2025年将济南经济首位度提升至16%,常住人口达到1000万,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和国家中心城市。
“强省会”战略的实施路径
为实现这一目标,济南正从多个维度发力:
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区域性科创高地,推进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研究。例如,济南正在建设国家实验室和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产业升级转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浪潮集团和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生态优先发展: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例如,济南正在推进黄河百里风貌带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文化赋能发展:以“泉·城文化景观”申遗为契机,打造泉水文化IP,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通过举办国际泉水节等活动,增强城市国际影响力。
区域协同发展: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协作和创新联动。例如,济南正与淄博、泰安等城市共建产业链,形成区域发展合力。
借鉴经验:平衡省会发展与区域协同
在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的过程中,如何平衡与周边城市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课题。以成都和武汉为例:
成都通过产业协同和区域合作,带动绵阳等周边城市共同发展。过去十年,成都的GDP和资金总量首位度分别提升了2.6、2.4个百分点,绵阳也实现了同步增长。
武汉则面临一定困境,虽然武汉的经济首位度有所提升,但其副中心襄阳的GDP和资金总量却出现萎缩,反映出过度虹吸效应的问题。
济南在实施“强省会”战略时,需要吸取这些经验教训,既要增强自身实力,又要避免过度虹吸周边资源,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未来展望与建议
济南要实现经济首位度的提升,关键在于突破行政壁垒、激活市场活力,将地理区位、文化底蕴转化为可持续的发展动能。具体建议包括:
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数字化政务改革,提升服务效率。
吸引高端要素:通过政策倾斜吸引头部企业总部和高端人才。
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
培育民营经济: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创新转化效率。
加强区域合作: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的合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通过这些措施,济南有望在服务国家战略中重塑竞争优势,实现从“弱省会”到“强省会”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