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海外华裔这样传承年味
春节申遗成功,海外华裔这样传承年味
2024年12月4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春节”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不仅让全球华人欢欣鼓舞,更标志着春节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节日,正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春节申遗成功的意义重大。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萧放指出,春节之所以被申请为人类非遗,是因为它蕴含了非常丰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内涵。春节是一个综合性的节日,体现了家庭伦理、历史伦理、社会伦理和自然伦理,其核心价值在于中华民族的情感聚合和文化传承。
随着春节申遗成功,这一传统节日正在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各种形式庆祝农历新年,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春节列为法定节假日。春节所蕴含的和平、和睦、和谐的文化精神,正对全世界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在海外,新一代华裔年轻人正以他们独特的方式传承和创新着春节文化,让这个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菲律宾马尼拉,2007年出生的林堂楷对春节有着特别的情感。每到春节,马尼拉中国城都会举行热闹的年俗表演,舞龙舞狮的队伍敲锣打鼓、走街串巷,吸引着众多观众。林堂楷特别喜欢这种热闹的氛围,他认为这正是春节独特的魅力所在。
除夕夜,林堂楷一家围坐在一起享用丰盛的年夜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是用芋头和大米制作的年糕,寓意“年年高”。饭后,他们还会欣赏新年烟花,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
更值得一提的是,林堂楷还积极参与学校的汉服比赛。他精心准备了一套藏蓝色的明制汉服,搭配金丝蹀躞,在比赛中向同学们介绍汉服的历史和特点。这种创新的传承方式,不仅让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也让年轻一代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感。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华二代尹栌栌对春节有着别样的理解。她认为春节是家庭团聚的大日子,即便因工作原因不能回浙江老家,她也会和父母一起准备融合中巴特色的年夜饭。餐桌上既有家乡的年糕、炒粉干,也有巴西的特色烤肉和葡萄酒,这种中西合璧的饮食方式,体现了文化的交融与创新。
尹栌栌还特别重视春节的传统文化内涵。她的母亲会向她讲述农历习俗,提醒兄弟们在本命年穿红色衣服以求吉祥。尹栌栌自己也在努力学习中文,希望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在马来西亚,华三代珮琳则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春节的意义。每年春节,她都会回到母亲的故乡——霹雳州的一个小渔村班台,与家人团聚。除夕夜,一家人会在舅舅的院子里摆上两桌,大人一桌,小孩一桌,大约30个人围坐在一起吃海鲜火锅。饭后,大家会放鞭炮、烟花,年轻人们还会聚在一起玩扑克游戏。
珮琳认为,春节不仅是家人团聚的时刻,更是华侨华人“饮水思源”的象征。她期待有机会到中国,探访爷爷奶奶的家乡海南文昌,亲身感受中国的文化氛围。
在澳大利亚,春节的庆祝活动更是丰富多彩。从悉尼的唐人街集市到墨尔本的白马寺庙会,从阿德莱德的街头派对到珀斯的中国新年集市,各种活动让海外华人和当地居民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在英国伦敦,华裔青年们则通过数字方式感受春节氛围。他们通过网络观看春晚直播,参与线上拜年和抢红包活动,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春节故事。这种数字化的庆祝方式,让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人也能感受到家乡的温暖。
春节申遗成功,不仅增强了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也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了新的平台。正如萧放教授所说,春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是对世界人民分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春节所蕴含的和平、和睦、和谐的文化精神,对当代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无论身处何地,春节始终象征着团圆和幸福。华裔年轻人们通过各自的故事,共同传承着这一文化传统,将热闹的年味延续下去。随着春节文化的不断传播和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节日,必将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