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正的“犁桥梦”:铜陵文旅新地标
朱国正的“犁桥梦”:铜陵文旅新地标
“我第一次来到犁桥村时,这里还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是破旧的房屋和荒芜的田野。”朱国正站在犁桥水镇的明塘边,望着眼前熙熙攘攘的游客,感慨万千。这位土生土长的铜陵人,曾是一名企业家,10多年前的一个偶然机会,让他萌生了在这里打造一个文化古镇的梦想。
朱国正的梦想并非空想。铜陵,这座因铜而生的城市,不仅有“钢筋铁骨”的硬核形象,更有着江南水乡的柔情。犁桥村,这个位于长江边上的小村庄,拥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朱国正决定,就在这里,打造一个集明清建筑精华于一体的文旅新地标。
2013年,随着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工作的推进,犁桥村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朱国正带领团队,开始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和改造。他们从全国各地收集了110多栋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通过精心修复和保护,将其迁建到犁桥村。同时,他们还引入了铜匠工艺、蜡染艺术、钱币馆等非遗项目,让这个古老的村庄焕发出新的生机。
2023年4月,犁桥水镇正式对外开放。这座占地310亩、总投资达9.6亿元的文旅项目,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徽派古建,还能近距离观看打铁花、高杆船技等非遗表演,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
“最让我感到自豪的,是这个项目给村民们带来的改变。”朱国正说。据统计,犁桥水镇的运营直接带动了当地10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超过4000元。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创业,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目前,村里已有74家农家乐、30余家特色农产品经营部和12家水产品经营户。
“以前我们村是个‘空心村’,现在成了‘网红村’。”村民汪德华笑着说。他早年在外打工,得知家乡变成景区后,毅然返乡创业。他把自家的老宅改造成农家乐,不到一年时间就收回了成本。“现在收入比打工时翻了一番,还能照顾家人,日子越过越红火。”
随着游客的增多,犁桥村的知名度不断提升。2023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5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76万元。预计到2024年,这一数字将突破200万元。
面对这样的成绩,朱国正并没有满足。他有着更大的梦想:“我希望用五年时间,将犁桥水镇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文旅品牌。让这里不仅是一个景区,更是一个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犁桥水镇正在规划更多创新项目。他们将打造集民俗文化展示、农耕文化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承、研学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
“我们不仅要让游客‘留下来’,更要让他们‘带朋友来’。”朱国正说。他相信,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努力,犁桥水镇将成为铜陵文旅的一张新名片,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