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民间借贷虚假诉讼:企业的财务噩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民间借贷虚假诉讼:企业的财务噩梦

引用
证券时报网
12
来源
1.
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1408196.html
2.
https://www.sohu.com/a/781190131_121795084
3.
https://www.yczy.gov.cn/article/detail/2025/01/id/8686156.shtml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8%99%E5%AD%90
5.
http://www.csrc.gov.cn/fujian/c105584/c7489707/content.shtml
6.
https://jtn.com/CN/booksdetail.aspx?type=06001&keyid=00000000000000008616&PageUrl=majorbook&Lan=CN
7.
https://www.derun.com/news/jixiang
8.
https://www.spp.gov.cn/spp/zdgz/202406/t20240607_656699.shtml
9.
http://www.winlonglawfirm.com/news/huodong/1657.html
10.
https://www.shanzhou.gov.cn/31549/616812768/1793572.html
11.
http://www.csrc.gov.cn/fujian/c105584/c7509523/content.shtml
12.
https://law.asia/zh-hans/corporate-information-abuse-legal-risks/

近年来,民间借贷领域的虚假诉讼频发,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财务负担。最高法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上半年发现的虚假诉讼中,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占比高达46.36%。这些虚假诉讼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法律费用,还可能导致赔偿损失和资金冻结,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

01

虚假诉讼的常见手法

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出于非法的动机和目的,利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采取虚假的诉讼主体、事实及证据的方法提起民事诉讼,使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裁定或调解的行为。在民间借贷领域,虚假诉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 制造虚假借贷关系:通过伪造借款合同、收据、银行流水等证据,虚构借贷关系,进而提起诉讼要求偿还借款。

  2. 恶意垒高债务:如案例所示,周某某通过“套路贷”方式,不断垒高张某的债务,最终通过虚假诉讼要求担保人沈某承担还款责任。

  3. 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债务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虚构债权债务关系提起诉讼,试图转移责任财产或阻碍另案执行。

  4. 利用保全措施:通过虚假诉讼申请财产保全,冻结企业资金或查封财产,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02

虚假诉讼的危害

虚假诉讼不仅扰乱司法秩序、损害司法权威,还给企业带来多重危害:

  1. 财务损失:虚假诉讼可能导致企业被迫支付巨额赔偿,增加法律费用支出,影响企业现金流。

  2. 资金冻结:通过保全措施冻结企业资金或查封财产,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资金周转。

  3. 品牌受损:虚假诉讼引发的负面舆论可能损害企业品牌形象,影响市场竞争力。

  4. 信用风险:虚假诉讼可能导致企业信用受损,影响后续融资和业务开展。

03

法律应对与防范措施

面对虚假诉讼,企业应积极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1. 及时收集证据:保留所有与借贷相关的证据,包括合同、收据、银行流水等,以便在诉讼中提供有力反驳。

  2. 申请财产保全复议:如果企业资金被错误冻结,应及时向法院申请复议,提供相关证据证明虚假诉讼的可能性。

  3. 提起反诉或第三人撤销之诉:如果发现对方存在虚假诉讼行为,可以提起反诉或第三人撤销之诉,请求法院撤销原判决。

  4. 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虚假诉讼涉嫌犯罪,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5. 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借贷行为,减少虚假诉讼的发生。

04

最新司法动态

2022年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正式施行。该规定取消了前置程序要求,明确了虚假陈述行为重大性的认定标准,为投资者维权提供了更多便利。同时,最高法通过发布典型案例,进一步强调了打击虚假诉讼的决心和力度。

虚假诉讼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也严重扰乱了司法秩序和社会诚信体系。企业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内部管理,一旦遭遇虚假诉讼,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法治环境,让虚假诉讼无处遁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