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古代地图:从制图六体到京杭运河全图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古代地图:从制图六体到京杭运河全图

引用
一财网
10
来源
1.
https://www.yicai.com/news/102327657.html
2.
https://www.sohu.com/a/762857576_121636196
3.
https://news.gmw.cn/2024-05/12/content_37318362.htm
4.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223/14/79161801_1114938816.shtml
5.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9640040/
6.
https://www.csgpc.org/detail/23394.html
7.
https://m.newsduan.com/static/content/TW/2024-02-18/1208694451296816302.html
8.
http://hrczh.cass.cn/sxqy/zgs/202402/t20240223_5734560.shtml
9.
https://m.qidian.com/ask/qvxtunjwzsk
10.
https://cookies.lenovomm.com/?p=43787

中国古代地图制作源远流长,从汉初到明初,测绘技术经历了从萌芽到成熟的漫长发展历程。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地理信息的记录与描述能力,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01

汉唐宋:古代测绘技术的三大里程碑

汉朝是中国古代测绘技术的开端,也是测绘技术迈向科学化和制度化的重要时期。汉代的测绘技术主要依靠天文观测和测量,刘歆创立的“天官”制度专门负责天文观测和测量工作。同时,他还制定了一系列测量标准、方法和仪器,在测绘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汉初时期出现的《汉图》是中国第一份区域性地图,记录了战国时期的版图,内容涵盖了各种地理特征和政治疆域信息。

唐朝是中国古代测绘技术得到最为广泛应用和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测绘技术不仅继承了前代成果,还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唐朝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推广了经纬仪,通过天文观测和建立恒星经纬度系统,使得测量精度大幅提高。唐代还出现了大量地理著作和地图,如《大唐一统志》等,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全国的地形和行政区划,还详细记录了交通路线等信息。

宋朝时期,测绘技术的经验基础已经比较丰富。相传在唐代末年,杨恪发明了最早的“三角高程测量法”,这一方法比唐代所使用的基线测量法更加简洁有效,成为宋代开展测绘工作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同时,宋朝还将水准仪、经纬仪、日晷等工具引入测绘工作中,并不断推进这些工具的改良和升级。

02

裴秀的“制图六体”:古代地图学的理论基石

西晋时期的地理学家裴秀提出了著名的“制图六体”,为后世的地图制作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的“制图六体”包括:

  1. 分率:即比例尺,用于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关系。
  2. 准望:即方位,用于确定地图上各地点的相对位置。
  3. 道里:即路程,用于表示各地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4. 高下:即海拔,用于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5. 方邪:即倾斜度,用于表示地形的坡度。
  6. 迂直:即曲线,用于表示河流、道路等弯曲程度。

裴秀的“制图六体”理论,不仅总结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更为后世地图制作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古代地图学进入了科学化阶段。

03

《京杭运河全图》:古代地图制作的巅峰之作

清朝绘制的《京杭运河全图》是古代地图制作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巅峰之作。该图绘制于清光绪七年至二十七年(1881-1901年),纵20cm,横798cm,未注比例尺,现藏于国家测绘档案资料馆。

该图采用立体象形符号表示的形象画法,详细描绘了大运河全程及沿线地理景观和水利工程设施。图中标明以东为上,实际的方位是上东下西,左北右南。全图绘制了13个府治所、50个县治所和12个州治所,注明了100余处水闸及其之间里程,以及60余处湖泊的名称和位置。图中还详细记录了运河水的来源,以及各河、厅县之间的界址、运河水涨季节及航运情况等内容。

图中的淤黄河、黄河用黄色表示,运河及其沿途支渠、湖泊用浅绿色表示,堤防用棕色线条表示。沿途城市用城墙边线符号表示,表现手法较为简洁。全图文字注记超过3000字,其中红色注记详尽描述了从绍兴府到北京崇文门的驿路系统,黑色注记则主要记述运河水情状况。

04

古地图的文化价值:不只是科学,更是历史的见证

古地图不仅是科学知识的载体,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政治信息。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宋念申在《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中指出,“地图既是知识也是权力”。地图向观者提供对特定空间的解释,同时也借由解释的权力,扭曲空间的实相,“因此,创制地图不只是科学行为、艺术行为,更是政治行为”。

宋念申通过研究100多张古地图,展示了东西方在寻觅与互动、征服与抗争中,亚洲这个概念如何被制造出来的“政治行为”。他强调,地图的绘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体现了不同的地理观、政治观和宇宙观。在研究中,宋念申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一方面,16世纪以来,亚洲越来越被西方以等级制、排他性、拼图式的方法来想象;另一方面,霸权性的想象方式始终没有彻底规训亚洲,尤其是东亚。通过讲述“亚洲”在地图上被塑造的历史,宋念申重申了“现代是一个全球参与的过程。亚洲不是‘没有历史’的,相反,它不但是现代性的源头之一,更是重要的推动者”这一观点。

中国古代地图制作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古人对地理信息的记录与描述能力,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汉朝的《汉图》到唐朝的《大唐一统志》,再到清朝的《京杭运河全图》,这些古地图不仅是科学知识的载体,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政治信息,是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变迁的重要资料。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