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黄瓜种植:从产量提升到市场影响
科技赋能黄瓜种植:从产量提升到市场影响
从荒地到“金地”:科技赋能下的产业蝶变
腊月里的云南大理弥渡县新街镇大荒地村,一排排温室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走进棚内,温暖如春,一行行土垄上,嫩绿的黄瓜苗正破土而出。种植户周钰芳正忙着给秧苗浇水施肥,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她抬头看看温湿度计,自言自语道:“温度有点高了,得赶紧通风降温。”
周钰芳家的5亩大棚全部种上了黄瓜,效益好得超乎想象。而这样的变化,源于村里探索出的“龙头企业绑合作社、合作社绑农户”的“双绑”模式。通过与大理耘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农户不仅学到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还解决了销路问题。短短两年时间,合作社就提前还清了300万元银行贷款,农户收入节节攀升。
这个曾经荒芜的小村庄,如今已焕然一新。整洁的柏油路向村庄深处延伸,路旁的月季花开得正艳,白墙黛瓦与民居彩绘相映成趣。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更是突破了20万元,从原来的不到2万元。
智能化种植:科技引领农业革新
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试验温室里,一场关于黄瓜种植的科技革命正在悄然进行。Koidra公司与Delphy研究机构合作,开发出一套基于人工智能的自主决策系统,实现了温室环境监测与作物管理的智能化。
该系统采用三层决策模型:Delphy的质量管理系统负责设定每日目标,Koidra的KoPilot系统每5分钟自动调整环境控制参数,而Priva的Connext则负责执行具体操作。试验结果显示,在整合Koidra的自主生长控制后,黄瓜产量显著提升,平均重量优异,且与预期目标高度吻合。
这种智能化种植模式不仅优化了作物产量和质量,还有效预防了霉菌等病害的发生。通过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系统能够创造最适宜的生长环境,确保作物健康生长。
技术进步与市场价格:短期波动与长期趋势
新技术的应用无疑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但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以2024年8月的蔬菜价格波动为例,当时全国多地蔬菜价格大幅上涨,其中黄瓜价格更是涨至5元/根。这一轮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并非技术进步,而是天气因素导致的供应短缺。
从短期来看,技术进步可能会因初期投入成本较高而推高价格。但长期来看,随着技术普及和产量提升,供应稳定性增强,价格有望趋于平稳。正如寿光市商务局党组成员王海涛所说:“在短期冲击性、季节性影响退去之后,价格有望逐步回稳。”
未来展望:科技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深入应用,未来的农业生产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这不仅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还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技术进步并非万能良药。正如Delphy研究员Linda Nooren所言:“我们共同探索并建立了有效的反馈系统来提高控制性能。”这表明,技术与实践的结合、理论与经验的融合,才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关键。
从云南大理的大荒地村到荷兰的智能温室,从传统种植到科技驱动,黄瓜种植技术的进步正在深刻改变着农业生产方式。虽然这一过程充满了挑战,但科技带来的变革无疑将引领农业走向更加高效、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