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N1禽流感变异:突破物种界限的新威胁
H5N1禽流感变异:突破物种界限的新威胁
2024年,H5N1禽流感病毒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已造成超过3亿只鸟类死亡,并突破物种界限感染了至少70种哺乳动物。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原本主要在鸟类中传播的病毒,如今已在奶牛等哺乳动物中扎根,并通过新的传播途径威胁人类健康。
突破物种界限:从鸟类到哺乳动物
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揭示了H5N1病毒在哺乳动物间的传播路径。研究显示,病毒不仅在奶牛间传播,还扩散至猫和浣熊等其他哺乳动物。研究团队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病毒在得克萨斯州感染的奶牛被转移到俄亥俄州健康奶牛所在的农场时,成功在不同牛群间传播。进一步检测表明,病毒还通过受感染奶牛的生牛奶传播给猫和浣熊,甚至影响到农场中的野鸟。
人类感染风险上升
2024年,全球已报告76例人类感染H5N1病毒的病例,其中61例来自美国,感染者多为农场工人。研究发现,病毒不仅通过直接接触家禽传播,还可能通过处理受感染奶牛的生奶或直接接触奶牛而传播。虽然目前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轻症,主要症状为结膜炎和轻微呼吸道症状,但病毒的多宿主传播特性增加了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
全球应对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WHO)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联合评估认为,H5N1病毒目前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的风险较低,但职业暴露人群的感染风险介于低与中等之间。专家建议:
- 加强农场监测和生物安全措施,特别是在奶牛场等高风险场所。
- 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特别是在与动物接触频繁的环境中。
- 对每一例人类感染病例进行深入调查,密切监控病毒变异情况。
- 推广巴氏消毒法,确保乳制品安全。
当前风险与未来展望
虽然H5N1病毒尚未获得在人与人之间持续传播的能力,但其在哺乳动物中的传播和变异增加了未来可能跨越物种屏障的风险。专家警告,病毒的持续进化可能带来不可预测的变化,因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目前感染风险较低,但应避免接触野生鸟类和未经处理的动物产品。在食用乳制品时,应确保选择经过巴氏消毒的产品。对于农场工作者等高风险人群,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范和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面对H5N1禽流感病毒的持续威胁,全球卫生机构和科研人员正密切监控疫情动态,努力开发更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案。公众应保持警惕,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共同应对这一公共卫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