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永历帝向罗马教皇求援:一次跨越文明的救援行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永历帝向罗马教皇求援:一次跨越文明的救援行动

引用
搜狐
6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225140855_100085102
2.
http://news.cctv.com/history/20090818/101693.shtml
3.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6277225
4.
https://www.sohu.com/a/398808970_120672562
5.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336158
6.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97%E6%98%8E%E6%B1%82%E5%8A%A9%E7%BD%97%E9%A9%AC%E6%95%99%E7%9A%87/10476091

1649年,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在清军大举进攻的压力下,决定派出使节向罗马教皇求援。这一举动,不仅是南明政权在危急存亡之际的无奈之举,也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国与西方世界的一次重要接触。

求援使团的艰难历程

永历三年(1649年),在清军命降将吴三桂率军进攻西南各省的危急形势下,永历帝朱由榔决定向西方求援。他委派西洋传教士卜弥格为全权特使,司礼太监庞无寿则命年轻官员陈安德携带永历帝的亲笔信函与卜弥格同行。陈安德也因此成为首位赴欧的“中国外交官”。

使团历尽千难万险,于1652年12月抵达威尼斯。然而,威尼斯共和国总督弗朗西斯科·莫林以中立为由拒绝接见。卜弥格只得求助于法国大使,此举却得罪了罗马教皇英诺森十世。加上耶稣会总长古斯维斯·尼克尔认为出兵东方会危及在中国的传教活动,教廷对南明使团采取了冷处理态度。

直到1655年12月,对南明使臣持消极态度的英诺森十世去世,新任教皇亚历山大七世才终于接见了卜弥格和陈安德。虽然教皇对南明朝廷的艰难处境表示同情,但因路途遥远,无法提供实际军事援助,只写了一封祈祷南明渡过难关的回信。

葡萄牙的承诺与最终结局

在回程途中,卜弥格和陈安德借着教皇回信的名义,前往葡萄牙里斯本觐见国王约翰四世。约翰四世表示愿意给予南明政府军事援助。然而,当使团返回印度果阿时,得知南明永历政权已岌岌可危。葡萄牙殖民当局为确保与清政府的贸易不受影响,违背国王诏令,试图阻止使团东行。

卜弥格与陈安德设法逃脱,从陆路抵达暹罗(今泰国)首都大城府,然后从海盗手里雇用船只前往越南北部。然而,当他们准备寻找南明政权时,卜弥格因舟车劳顿不幸病逝。陈安德安葬卜弥格后,独自一人携带外交信函返回云南复命。然而,此时永历皇帝已被吴三桂俘获处死,陈安德也自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历史评价:一次跨越文明的尝试

永历帝向罗马教皇求援的行动,虽然最终未能获得实质性的军事援助,但这一事件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国与西方世界的一次重要接触。它展现了在国家危难之际,明朝统治者试图突破传统思维,寻求外部力量支持的努力。

然而,这次求援也暴露了当时中国与西方世界在政治、军事实力上的巨大差距。教皇虽有心援助,但受制于地理距离和自身实力,无法提供有效帮助。葡萄牙虽承诺援助,但在实际利益面前,其殖民当局最终选择维护与清朝的贸易关系。

从更广阔的历史视角来看,这次求援行动体现了明末清初中国社会的转型困境。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中国统治者仍沉醉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未能及时调整对外政策,最终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被时代潮流所抛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