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网络谣言的法律责任:从“秦朗丢寒假作业”看虚假信息治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网络谣言的法律责任:从“秦朗丢寒假作业”看虚假信息治理

引用
证券时报网
11
来源
1.
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1175052.html
2.
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24/0511/c1008-40233785.html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470434
4.
https://ipaper.oeeee.com/ipaper/A/html/2024-12/09/content_21105.htm
5.
https://www.bj148.org/123/202408/t20240809_1667053.html
6.
https://gaj.nantong.gov.cn/ntsgaj/jfts/content/44d55917-cde0-4789-971e-512af89f4cfa.html
7.
https://www.bj148.org/fw/xzsc/wnzz/202411/t20241113_1669700.html
8.
http://www.xmtjjw.com/channels/318.html
9.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4/content_6945008.htm
10.
http://www.nxzfw.gov.cn/nxyw/202409/t20240930_928068.html
11.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41013/74ea32a7ea5245e28daaa9831230a32a/c.html

2024年2月,一则关于“秦朗丢寒假作业”的短视频在多个平台引发热议。视频中声称在法国巴黎捡到一名小学生秦朗的寒假作业,随后更有网友冒充“秦朗舅舅”进行直播互动。然而,这竟然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摆拍引流事件。浙江杭州公安机关已对相关责任人处以行政处罚,并责令公开道歉,账号也被阶段性禁言。

这一案例揭示了短视频时代虚假信息传播的新特点:通过恶意剪辑、摆拍等方式制造热点,以获取流量和关注。为了有效治理这类网络谣言,我国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起一套多层次、全方位的法律体系。

2024年8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是我国首部针对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的专门性立法。该规定从多个维度强化了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要求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处理用户投诉和举报。同时,禁止借网络暴力事件实施蹭炒热度、推广引流等营销炒作行为,对于组织、煽动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网络暴力信息的组织和个人,明确要求依法从重处罚。

在法律责任方面,网络谣言可能引发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散布谣言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可处以拘留或罚款。如果谣言造成严重后果,如引发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等,责任人可能面临刑事处罚。此外,受害者还可以依法要求谣言制造、传播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网络谣言的危害不容忽视。它不仅会误导公众认知,引发社会恐慌,还可能损害个人或团体的声誉。例如,在山东聊城,网民林某美通过摆拍“让住院婆婆吃泡面”视频,恶意炒作“虐待婆婆”虚假信息吸粉引流,最终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在湖北,自媒体从业人员聂某鹏为吸粉引流,恶意拼接“造黄谣”文章,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面对网络谣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警惕。在接触信息时,要通过官方渠道、权威媒体进行核实,不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消息。一旦确认是谣言,应自觉抵制,不参与传播。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素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网络谣言的危害。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谣言已成为我们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只有通过法律的约束、平台的监管和公众的自觉,才能营造一个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坚决抵制谣言,维护网络环境的和谐与安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