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运动性血尿的发病机制及应对方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运动性血尿的发病机制及应对方法

引用
39健康网
1.
https://m.39.net/shen/a_m6rmvn1.html

运动性血尿是指在剧烈运动后出现的血尿现象,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本文将从剧烈运动引起的肌肉损伤、遗传性肾炎、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糖尿病肾病等多个角度,为您详细解析运动性血尿的发病机制及应对方法。

剧烈运动引起的肌肉损伤

剧烈运动时,人体血液循环加速,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从而引起血尿。这种情况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休息一段时间后即可自行恢复。

遗传性肾炎

遗传性肾炎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易发生出血。针对遗传性肾炎,可以遵医嘱使用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机体对某些物质产生过敏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高,血液外渗,出现皮肤瘀点瘀斑。当累及肾脏时,会引起肾小球炎症和出血,表现为血尿。患者可遵照医生的意见服用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缓解症状。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全身各器官受损,包括肾脏。肾脏内会出现免疫复合物沉积,刺激炎症细胞聚集并释放炎症因子,这些因素会损伤肾小球基底膜,使其变得脆弱,容易破裂而引起血尿。治疗通常需要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进行治疗。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由高血糖引起的微血管病变,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硬化,进而影响肾小球的过滤功能,使红细胞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血尿。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替代疗法控制血糖水平,延缓病情进展。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血糖以及肾功能指标,以早期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必要时,还应进行尿常规、肾超声等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

本文原文来自39健康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