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鸡胸肉减肥餐,好吃不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魔芋鸡胸肉减肥餐,好吃不胖!
引用
淘宝网
等
5
来源
1.
https://bk.taobao.com/k/jiankang_89/5362d5424d3253915b361e2795a26b31.html
2.
https://m.baidu.com/bh/m/detail/ar_9237092310562589034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SUTJVFU0534FW6D.html
4.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01/10/71976201_1119094457.shtml
5.
https://www.fatsecret.cn/%E7%83%AD%E9%87%8F%E8%90%A5%E5%85%BB/keep/%E5%8D%B3%E9%A3%9F%E9%B8%A1%E8%83%B8%E8%82%89%EF%BC%88%E9%BB%91%E6%A4%92%E5%91%B3%EF%BC%89/100%E5%85%8B
想要健康减肥又不想牺牲美味?试试这款魔芋鸡胸肉减肥餐吧!魔芋富含膳食纤维,能有效增加饱腹感,而鸡胸肉则是低脂高蛋白的理想选择。搭配起来不仅口感丰富,还能让你轻松达到减重目标。无论是健身达人还是减肥新手,这道菜都能满足你的需求。快来尝试一下,享受健康又美味的减肥之旅吧!
01
魔芋和鸡胸肉:完美搭档
魔芋,这种源自中国的古老食材,主要成分是葡甘聚糖,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它不仅能显著增加饱腹感,还富含钾、钙、镁等矿物质,是糖尿病患者和减肥人士的理想选择。
鸡胸肉则是蛋白质的优质来源,每100克含有23.4克蛋白质,而脂肪仅有0.6克。它的热量很低,只有118千卡,非常适合减肥期间食用。
02
简单易做的魔芋鸡胸肉
鸡胸肉魔芋结沙拉
食材:
- 鸡胸肉 150克
- 魔芋结 100克
- 西红柿 1个
- 黄瓜 1根
- 生菜 适量
- 橄榄油 1勺
- 柠檬汁 1勺
- 盐 适量
- 黑胡椒 适量
做法:
- 鸡胸肉用沸水煮熟,撕成条状
- 魔芋结焯水后捞出
- 西红柿、黄瓜切块,生菜撕成小片
- 所有食材混合,加入橄榄油、柠檬汁、盐和黑胡椒拌匀即可
魔芋鸡胸肉炒菜
食材:
- 鸡胸肉 200克
- 魔芋丝 150克
- 青椒 1个
- 红椒 1个
- 蒜末 适量
- 生抽 1勺
- 蚝油 1勺
- 胡椒粉 适量
- 姜丝 适量
- 葱段 适量
做法:
- 鸡胸肉切片,用生抽、蚝油、胡椒粉、姜丝、葱段腌制20分钟
- 锅中放油,小火炒香蒜末
- 加入青椒、红椒翻炒
- 放入魔芋丝,继续翻炒
- 最后加入腌制好的鸡胸肉,炒至变色熟透即可
03
注意事项
适量食用:虽然魔芋和鸡胸肉都是低卡路里食材,但也要控制摄入量。建议每餐摄入鸡胸肉150-200克,魔芋100-150克。
搭配运动:单纯依靠饮食控制效果有限,建议配合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打造易瘦体质。
多样化饮食:除了魔芋和鸡胸肉,还要摄入其他蔬菜、水果和粗粮,保证营养均衡。
通过合理搭配和科学烹饪,魔芋鸡胸肉不仅能成为你的减肥利器,还能让你享受美食的乐趣。快去试试吧,让健康饮食不再是负担!
热门推荐
照片烧还是留?从情感、习俗到传承的全面思考
中国传统墓碑文化:“三不立”禁忌与立碑讲究全解析
《〈甄嬛传〉配角十年后:一个坚守演艺,一个回归家庭》
孙俪持续领跑,热依扎逆袭成女主,《甄嬛传》主演现状盘点
王丽涵:用过硬演技赢得演艺圈一席之地
时隔13年,《甄嬛传》主演澳门重聚:从“臣妾做不到”到“甄嬛爱不停”
《甄嬛传》重聚:当经典角色成为演员的双刃剑
豆瓣9.3VS被吐槽:甄嬛传如懿传谁更胜一筹
从防城港到重庆自驾游全攻略:休息点与沿途风景推荐
防城港去重庆武隆三日游路线攻略:行程规划与建议
防城港去重庆武隆三日游路线攻略:行程规划与建议
职场女性霸凌:65%的施暴者是女性,这影响了性别平等
从阅读到投资:中年女性实现幸福生活的八大要素
作为隐藏的国民运动,台球的知名度,可不光是靠“擦边”打出来的
博物馆与名人堂能给台球带来何种价值?
加拿大台球行业发展现状及周边条件特征
台球起源与发展历史:从消遣游戏到世界级竞技运动
爱情四季的心理挑战与应对
后进生转化指南:八大策略助力学生进步
厌学背后有玄机:8种类型的孩子为何不想上学
厌学不是态度问题:8类孩子不想上学的真实原因
17岁高中生厌学怎么办?6个实用解决方案
《甄嬛传》13年后再聚首,主创揭秘经典剧集幕后
《甄嬛传》13年重聚:孙俪陈建斌等主演真情流露
项目管理公司中标全攻略:从投标文件到价格策略
烟雾病患者的饮食指南:六大要点助力健康
烟雾病怎样预防
中国研究团队揭示儿童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案
脑烟雾病会遗传吗?能治好吗?
心悸自救指南:4招缓解症状+正确判断是否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