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的小县城:实体经济能否逆袭?
春节前的小县城:实体经济能否逆袭?
2025年春节,国内消费市场持续火热。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四川自贡、黑龙江牡丹江等地抖音吃喝游玩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倍,湖北荆门、广东潮州、山西临汾等特色小城抖音团购订单量也分别增长了93%、90%和73%。这些数据表明,小县城的消费潜力正在加速释放。
然而,在这轮消费热潮中,小县城的实体经济却面临着不同的境遇。一方面,即时零售等新业态快速发展,为小县城的实体商户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据统计,2024年全国县域包含即时零售新业态在内的生活服务消费订单量同比增长42.1%,线上活跃商户数量同比增长48.9%。另一方面,受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县城的实体经济却出现了消费疲软的现象。
以年货礼盒为例,往年春节前夕,县城的超市、商场都会迎来一波消费高峰。但今年的情况却有所不同。有商家反映,由于00后“躺平”现象的蔓延,县城的消费力受到了明显影响。不仅返乡人数减少,连带着车市、家电市场也出现了“旺季不旺”的情况。一些商家甚至提前关门歇业,整个县城的消费氛围明显冷清。
相比之下,线上渠道的年货销售则呈现出不同的景象。盒马、天猫等平台推出的各类年货礼盒备受青睐。从坚果、干货到零食大礼包,各种礼盒应有尽有。其中,一些特色礼盒如盐津铺子蛇来运转礼盒、KDV紫皮糖等更是成为热销产品。在拼多多平台上,李锦记猪肚鸡、全聚德年货礼盒等产品也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
烟花爆竹是春节期间的另一大消费热点。为规范市场秩序,不少县城采取了竞拍方式分配销售点位。以重庆忠县为例,2025年春节期间,县城限放区共设置了7个烟花爆竹临时销售点位,通过公开竞拍的方式确定经营者。最终,7个点位的中标金额在8000元至9000元不等。这种做法既保证了市场的有序竞争,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在管控方面,各地对烟花爆竹的燃放区域和时间都有严格规定。以大连市为例,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全域以及甘井子区部分街道都被列为管控区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其他地区则由区(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划定限制燃放区域和时间。这种差异化管理方式既考虑了公共安全,也尊重了地方习俗。
年夜饭外卖是春节期间的又一亮点。随着年轻消费者对便利性的追求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外卖平台预订年夜饭。在安吉县,一些土菜馆推出了年夜饭外卖服务,不仅提供地道的家乡菜,还保证了食材的新鲜和安全。消费者只需提前预定,就能在家享受到热腾腾的年夜饭。这种模式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为餐饮企业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
然而,年夜饭外卖的火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有商家反映,去年春节期间由于订单量激增至120单,导致现场混乱不堪。为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今年商家提前制定了详细的接单规则,限定接单数量,并要求顾客提前支付定金。这种做法虽然严格,但有效地保证了服务质量和顾客体验。
总体来看,2025年春节期间,小县城的实体经济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一方面,即时零售等新业态的兴起为实体商户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受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县城的实体经济仍面临较大挑战。未来,如何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将是小县城实体经济实现逆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