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引用
澎湃
12
来源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60196
2.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382920
3.
http://m.ce.cn/bwzg/202502/05/t20250205_39282279.shtml
4.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2-05/doc-ineimqqa1983450.shtml
5.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357932
6.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06A02W2600
7.
http://auto.ce.cn/auto/gundong/202410/29/t20241029_39184974.shtml
8.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502/05/t20250205_39282260.shtml
9.
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410/25I70408616C108.shtml
10.
https://m.gasgoo.com/news/70400317.html
11.
https://www.hfyaohai.gov.cn/public/17101/105970831.html
12.
https://www.hstong.com/news/hk/detail/25020506541873421

2024年10月,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合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也标志着合肥向“新能源汽车之都”的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

01

产业崛起: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近年来,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24年前三季度,合肥市汽车产量达131.17万辆,同比增长33.4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92.75万辆,同比增长74.47%。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面布局。

目前,合肥市已集聚6家整车企业,包括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形成了外资巨头、央企造车、造车新势力、地方自主品牌、华为生态圈等多种造车形式的“全满贯”。截至2024年10月22日,合肥累计下线新车型近10款,产品覆盖轿车、SUV、MPV等多个品类。

02

政策引领: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合肥市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举措,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政策支持方面,合肥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例如,2024年11月,合肥市启动新能源汽车下乡促消费活动,补贴总额达1.3亿元。同年8月,合肥市提高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标准,个人消费者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可获得2万元补贴。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合肥市已建成城区2公里充电服务圈,各类充电设施总数达23万台,换电站100余座。同时,合肥市还开放智能网联汽车道路里程1096公里,成为全国首个“全域开放”的省会城市。

03

产业链协同:构建产业生态新优势

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在合肥经开区,已形成“整车—零部件—后市场”全链条布局,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80多家。

蔚来、大众、江淮三家企业在合肥经开区三足鼎立。2024年12月,蔚来汽车发布80万元级别的智能电动行政旗舰ET9,并推出智能电动小车萤火虫。大众安徽首款智能轿跑SUV ID.与众上市,展现了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最新成果。成立60年的江淮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探路者”,已推出6代自研的纯电动汽车,并推出全球首款钠离子电池量产车型“花仙子”。

在产业链配套方面,合肥经开区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汽车电子、传统零部件等领域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例如,蔚来电驱动、大众电池包陆续投产,国轩、优旦、盟维、钧联等优势企业在电池领域持续发力。上海保隆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汽车智能空气悬架系统,实现了国产化替代,技术水平位居国内行业前列。

04

成功要素:合肥模式的可复制性

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功,离不开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1. 政府的强力支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举措,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2. 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形成“整车—零部件—后市场”全链条布局,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80多家。

  3. 区位优势:合肥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人才资源。

  4. 创新驱动:合肥市通过组建安徽省汽车芯片联盟、开展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等方式,推动产业技术创新。

然而,合肥模式的复制并非易事。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发展路径,合肥的成功经验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调整。但不可否认的是,合肥模式为其他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展望未来,合肥市计划到2027年形成2-3家年产50万辆整车企业,新能源汽车产能超300万辆,集群营收超7000亿元。随着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合肥有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创造更多的辉煌成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