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痛经别再忍了!中医有这些好方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痛经别再忍了!中医有这些好方法……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27A075E500

痛经是许多女性都会遇到的困扰,轻则小腹坠胀、腰骶酸痛,重则浑身乏力、恶心呕吐,甚至晕厥。中医认为,痛经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那么,如何通过中医的方法来缓解痛经带来的影响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医学中心主任刘文娥进行了详细介绍。

调查显示,不少女性都备受痛经困扰。痛经,即在月经来潮前后或月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疼痛的症状,轻则感小腹坠胀、腰骶酸痛,重则浑身乏力、恶心呕吐,甚至晕厥,严重影响女性日常生活。

如何缓解痛经带来的影响?中医药有什么方法?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医学中心主任刘文娥进行了详细介绍。

中医认为,痛经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若素体肝肾亏损、气血虚弱,则冲任、胞脉失养,为“不荣则痛”;若由于肝气郁滞、寒邪凝滞、湿热郁结等因素导致瘀血阻络,滞留于胞宫,而致气血运行不畅,为“不通则痛”。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适当改善生活习惯,有助于缓解痛经症状。



心理方面,需调畅情志,保持心情放松,缓解经前紧张情绪。

起居方面,需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经期卫生,避免接触冷水,注意防寒保暖。

饮食方面,需多食温热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生冷之品,保证营养均衡。

运动方面,经期需避免剧烈运动,平时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八段锦、太极拳,增强体质。

医生提醒,中医治疗痛经,在经期以调经止痛为主,在非经期以求因治本为主,辨证应用中药汤剂及中成药。因此,根据个人体质不同,具体用药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用药。

除内治法外,以下中医外治疗法也有缓解痛经的作用:

针灸治疗

针刺具有通经活血、理气止痛的作用,艾灸具有温阳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针灸治疗需在经期前1周开始。

针刺

常用穴位:中极、三阴交、地机、关元、足三里等,气滞血瘀配太冲、血海;寒凝血瘀配归来;气血虚弱配气海、血海;肝肾亏虚配肾俞、肝俞等。

艾灸

常用穴位:三阴交、关元、血海、子宫等。每穴灸10-15分钟,以耐受为度,主要适用于寒凝气滞型痛经者。

耳穴压豆治疗

采用王不留行药籽贴压刺激耳廓上的穴位点,可取子宫、内生殖器、肝、肾、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等穴位。

每日按压穴位数次,双耳交替贴压,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通经活络、镇痛等作用。

穴位贴敷治疗

将药物研磨成粉或制成糊状贴敷于人体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行气血的作用。常用穴位有大椎穴、脾俞、肾俞、关元、气海、子宫等,对宫寒痛经者适用。

推拿手法治疗

常用穴位有三阴交、关元、气海、血海、足三里、合谷等,予以揉、按、拿、摩等法,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气血通畅之效,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

中药封包治疗

将药物加热包敷于患处或特定穴位,具有温通筋脉、活血化瘀止痛等作用。常取腹部穴位,适用于寒凝血瘀型、气滞血瘀型痛经者。

医生还推荐以下简单易操作的中医食疗方,祛寒通经止痛:

益母草煮鸡蛋

材料:益母草15-30克,鸡蛋2个,红糖、红枣适量。

做法:将益母草与鸡蛋放入适量水中同煮,待鸡蛋刚熟时剥去蛋壳,加入红糖、红枣3个,再煮片刻,吃蛋喝汤。

作用:具通经止痛之效,适用于所有痛经者。

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当归45克,生姜45克,羊肉500克,胡椒粉、盐适量。

做法:羊肉焯水后横切成长短适度的条块,与生姜、当归一起放入锅内,大火烧沸后打去浮沫,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加入少许盐、胡椒粉,即可饮汤食肉。

作用:具补血温中、祛寒止痛之效,适用于寒凝胞宫之痛经患者,以虚寒者最为适宜。

医生建议,治疗痛经应从经前3-7天开始,连续3个月经周期,扶正固本、调经止痛。而对于继发性痛经,运用以上治疗方法缓解症状后,应及时诊察原发病变,予以进一步治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