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苏州大提速!
12年,苏州大提速!
2024年,苏州地铁建设迎来丰收之年。7号线的开通,标志着苏州轨交第三期建设规划圆满收官,运营总里程达到约350公里,形成"九线联运"的新格局。同时,沪苏湖高铁的开通运营,为苏州"丰"字形国家干线铁路网的构建画上了重要一笔。
地铁建设:从零到"九线联运"
便捷的地铁网络,不仅是城市实力的体现,更是驱动发展的关键因素。对苏州这样的城市来说,建地铁是必然选择。细数几个关键节点,就可以看出,苏州在建地铁上有多拼:
- 2002年,苏州正式启动轨道交通线网的研究与规划。
- 2007年2月,苏州市轨道交通首轮建设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同年12月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工。
- 2012年4月28日,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运营,终结了没有地铁的历史。
苏州11号线与上海无缝对接。
作为中国内地第15座、江苏省第2座开通地铁的城市,苏州目前拥有总长350公里、沿途点缀着276座车站(其中换乘站40座)的地铁网,由9条线路织就而成:
- 1号线:2012年4月28日开通运营
- 2号线:2013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
- 4号线:2017年4月15日开通运营
- 3号线:2019年12月25日开通运营
- 5号线:2021年6月29日开通运营,是江苏省内首条全自动运行的地铁线路,也是国内首条支持数字人民币扫码支付的地铁线路
- 11号线:2023年6月24日开通运营,是苏州首条市域线,也是首条与上海无缝对接的地铁线路
此外,6号线于2024年6月29日开通运营,8号线2024年9月10日开通运营,7号线2024年12月1日开通运营。苏州一年内连续开通三条地铁,再创高峰。其中,8号线与3号线在线网中构成"组合环",苏州地铁开启"环线时代"。
如今,苏州地铁运营里程排名全国第12位,这一成就在短短12年内完成,令人震撼。
经济发展:翻番增长
回顾过去12年,苏州整个城市发展的惊人速度。2012年,苏州GDP为12011.65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为2878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240.97亿元。到了2023年,苏州GDP翻番至24653.4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4343.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582.9亿元。
快速攀升的经济体量,不断提升的制造业实力,以及百姓越来越鼓的"钱袋子"推高的消费力,都体现了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整个苏州,也因地铁线网的连通,成功实现了中心城区的历史性扩张,发展格局出现巨大变化。
城市格局:从"一核四城"到"多中心"
"九铁联运"格局的形成,极大便利了市民的往来,扩展了城市开发边界。苏州的中心城区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古城区,老苏州们再也没有了"出了护城河就像出城"的感觉。新城古城联动发展的规划愿景,成为现实。
以2012年底苏州提出的"一核四城"战略为例,当时提出的以古城为核心,东边是综合商务城,西边是生态科技城,北边是高铁新城,南边是太湖新城,迈入"一核四城"大城时代的计划,已完全实现。未来的苏州,正朝着一个辐射力更强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市域一体发展格局迈进。
未来展望:高质量发展
苏州的地铁建设,虽然力度大、节奏快,但从来不是为建而建,而是按照城市发展规划步步推进。从零开始到网络成型,正好赶上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迅猛推进的黄金年代。而随着城市发展逐渐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已经与城市发展规模达到相适应水平的苏州地铁,下一步也必然走入更加稳健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2024年3月18日,苏州轨道交通官方网站发布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25-2030年)及线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信息公示以及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25-2030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示。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25-2030年)出炉。
根据公示,本次建设规划环境评价范围总规模约130千米,分别为9号线一期、10号线一期、14号线一期和苏锡轨道快线。最终的建设计划还有待正式获批,但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苏州还会继续完善地铁线网布局。
同时,苏州会更加注重依托已建成的地铁线网,不断提高运营水平,并和在建的通苏嘉甬铁路、已通车的沪苏湖铁路等,构建一个综合立体交通网,解决换乘出行问题。
2024年8月,《苏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对外发布。苏州明确,打造"综合立体交通枢纽",计划到2035年,形成市域各板块1小时通达、上海大都市圈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123出行交通圈"。
"枢纽之城",已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