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关战役:戴安澜的英雄史诗
昆仑关战役:戴安澜的英雄史诗
1939年12月,广西南宁昆仑关,一场决定中国抗战命运的战役正在激烈进行。在这场被誉为“钢军”之战的昆仑关战役中,中国军队首次以攻坚战击败了日军精锐部队——第五师团,而指挥这场战役的关键人物之一,就是被誉为“民族英雄”的戴安澜将军。
戴安澜,字衍功,号海鸥,1904年出生于广东番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教官。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因战功卓著晋升为团长。1933年,戴安澜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因指挥有方,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戴安澜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兰封会战等重大战役,屡立战功。
在昆仑关战役中,戴安澜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荣誉第一师师长。作为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的主攻力量,戴安澜指挥部队在昆仑关外围展开猛烈攻击。1939年12月18日,第五军对昆仑关发起总攻,戴安澜指挥荣誉第一师攻占了仙女山、老毛岭、万福村、罗塘和四一一高地等重要阵地,为后续部队的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昆仑关战役历时近一个月,中国军队在杜聿明、戴安澜等将领的指挥下,三次攻占昆仑关,最终于1940年1月11日彻底收复昆仑关。此役,中国军队共毙伤日军5000余人,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
昆仑关战役的胜利,不仅确保了桂越国际交通线的安全,更为重要的是,它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戴安澜在战役中的英勇表现,也让他成为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抗日英雄。
1942年,戴安澜在缅甸殉国后,毛泽东(或董必武代作)曾作《挽戴安澜将军》诗悼念: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这首诗不仅是对戴安澜将军的深切悼念,更是对其在昆仑关战役中英勇表现的高度评价。戴安澜将军的英名,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抗战史上,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