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唐山大地震42周年:中国防灾减灾体系的成长之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唐山大地震42周年:中国防灾减灾体系的成长之路

引用
中国科技网
10
来源
1.
https://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405/d10618b1290c423fa4e0145e32be3dc8.shtml
2.
http://www.nceqsci.com/article/doi/10.3969/j.issn.1003-1375.2024.04.001?viewType=HTML
3.
https://www.sxdzj.gov.cn/info/1076/43482.htm
4.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40512/49c5a962664042acb3224068740288aa/c.html
5.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02/content_6930816.htm
6.
https://enterprise.dji.com/cn/news/detail/2022-unmanned-aircraft-response
7.
https://www.fuzhou.gov.cn/zgfzzt/fzjzzl/
8.
https://www.ief.ac.cn/kpdt/info/2024/91113.html
9.
https://www.gdpc.gov.cn/gdrdw/zyfb/yajy/jianyi/content/post_197797.html
10.
https://www.iem.ac.cn/zxgl/info?id=2877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里氏7.8级的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造成了24万多人死亡,16万多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这场地震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破坏力最大的城市直下型地震之一,也是20世纪全球地震史上死亡人数第二高的地震。唐山大地震的发生,与地球板块的运动密切相关,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地质秘密呢?

01

从唐山到汶川:中国防灾减灾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唐山大地震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促使中国政府开始全面重视地震灾害的预防和应对工作。震后,中国开始系统性地建设地震监测网络,提高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并逐步构建了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体系。

汶川地震时,中国的应急响应和技术应用有了显著提升,但仍存在科技救灾力量不足等问题。通过这些灾难,中国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不断反思和完善,以减少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

02

当前中国地震监测和应急响应体系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地震监测和应急响应体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国的应急预案体系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涵盖了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多个层次。

03

新技术在地震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地震防灾减灾工作中。其中,无人机技术在地震救援中的应用尤为引人注目。

在2022年“应急使命”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中,无人机在多个救援场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无人机通过挂载手机信号探测仪,即使在断网情况下也能捕捉被困人员的手机信号,为救援提供精准定位;在西气东输油气管线泄漏爆炸的模拟场景中,无人机持续侦察事故核心区域,并通过集群编队投放灭火弹;在峡谷救援中,无人机架设救援牵引绳,辅助搭建大跨度T型救援系统。

此外,社会无人机应急力量也开始成为救援队伍的重要补充。在“应急使命·2022”演习中,大疆应急联盟成员单位——甘肃苍穹无人机应急救援服务中心与北京凌空远航为救援提供了持续技术保障。这些社会应急力量具有贴近基层、反应快速、组织灵活等特点,能够为救援工作提供实时态势感知和精准指挥支持。

04

结语

从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地震,再到如今的科技救援,中国在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地震灾害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仍然要求我们不断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提升科技救援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