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热带雨林申遗进行时:自然与文化的双重守护
海南热带雨林申遗进行时:自然与文化的双重守护
近日,“海南日记·我们的雨林”生态文化纪实采风活动圆满结束。15位摄影名家深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及黎族传统村落,用镜头记录下这片神秘土地上的自然奇观与人文魅力。此次活动不仅为大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更推动了“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的进程。
绿色明珠: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生态价值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位于海南岛中部,占地约5500平方公里,约占海南岛陆域面积的八分之一。这里是我国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存最完好的热带雨林,也是海南岛的“水塔”,为南渡江、昌化江等主要江河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
这片热带雨林不仅是海南长臂猿等珍稀物种的栖息地,更是一座生物多样性宝库。据统计,公园内有维管束植物220科1142属3653种,陆栖脊椎动物5纲38目145科414属577种。其中,海南长臂猿是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的旗舰物种。经过持续保护,目前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已恢复至7群42只。
文化瑰宝:黎族传统聚落的历史传承
海南岛不仅是自然的乐园,更是多元文化的交汇地。黎族作为海南岛最早的居民之一,其文化传承已有3000多年历史。黎族传统聚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黎锦。
黎锦是黎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被誉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2009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黎锦不仅在传统服饰中得以传承,更被创新性地融入现代设计,成为展现海南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
除了黎锦,黎族的船型屋、黎陶等文化遗产也得到了有效保护与传承。在三亚市吉阳区中廖村等黎族村落,游客可以近距离感受原汁原味的黎族文化,体验打柴舞、竹竿舞等传统民俗活动。
申遗之路:保护与发展的双重使命
“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不仅是对这片土地独特价值的认可,更体现了中国在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方面的决心。
申遗工作推动了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依托热带雨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和康养产业,成为游客避暑度假的热门目的地。当地酒店、民宿纷纷融入黎族文化元素,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
摄影名家镜头下的雨林故事
“海南日记·我们的雨林”活动历时数月,摄影名家们穿行于热带雨林,探访黎族村落,用镜头捕捉了一个个动人的瞬间。他们记录下海南长臂猿在树冠间荡漾的身姿,拍摄了黎族阿婆织锦时专注的神情,定格了雨林晨雾中若隐若现的瀑布……
这些摄影作品不仅展现了海南热带雨林的自然之美,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通过这些影像,公众得以更直观地了解这片土地的价值,激发了保护生态环境与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的申遗之路,是一场自然与文化的双重守护之旅。它不仅关乎一片森林、一个民族,更关乎我们对地球家园的未来承诺。随着申遗工作的推进,这片承载着独特自然景观与人文魅力的土地,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