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梅山:南京梅花山的前世今生
天下第一梅山:南京梅花山的前世今生
早春时节,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的梅花山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光。满山的梅花竞相开放,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
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中收录的
关于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梅花山的课文
——《春到梅花山》
早春到梅花山赏梅迎春
是南京人的习俗
眼下,梅花山上各色梅花正陆续开放
逐渐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
恰如文中所描述的景象
“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
梅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首
自古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
早在明朝,钟山脚下就有一处赏梅胜地梅花坞,其位置在灵谷寺东南。据史料记载,“梅花之盛,无如灵谷坞中,尽一坞皆梅花,参差错落不下千株”。
梅花坞是明代宫廷所设梅园,所结梅子供宫廷祭祀之用。每株梅树上都悬挂着书有“御用”二字的木牌,明代刑律严酷,没人敢攀枝折花,因此梅花茂盛。入清以后,梅花坞逐渐湮没。
今天的钟山脚下,有一处远远胜过当年梅花坞的赏梅胜地,就是梅花山。南京梅花山位于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景区内,是国内唯一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内的赏梅胜地。
无论植梅历史、规模、数量、品种
还是自然与文化积淀
在我国众多赏梅胜地中均位居前列
加之自然起伏的山形地势
被誉为“天下第一梅山”
现在
梅花山正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和人文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人
逐渐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梅花文化中心
无愧“天下第一梅山”的美誉
南京自古就有植梅赏梅的习俗
南京植梅与赏梅之风始盛于六朝,东晋时今雨花台一带即有梅岗。
自唐代以来,钟山便是人们寻春探梅的佳胜之处。
明代钟山灵谷寺旁有“梅花坞”,成为当时南京最大赏梅胜地。
明末徐渭画《钟山梅花图》,绘出“龙蟠胜地,春风十里梅花”美景。
时至今日,东郊梅花山以“天下第一梅山”的面貌名誉于世,盛况早已远胜梅花坞。
每年二、三月间,繁花满山
人们行在花丛
真有“赏梅人儿花间走,
花攀衣袖步生香”的感觉
明末书画家徐渭
在画作《钟山梅花图》中
绘出的胜景与今日何其相似
明·徐渭《梅花图》
1993年春
梅花山上又新建了
一座高大典雅的“博爱阁”
阁内外两层共有16根大红立柱,飞檐翘角,高大壮观。顶为重檐十字脊,仿北京紫禁城角楼屋顶造型,四角歇山式屋脊环绕中间的攒尖式正脊,形成极富立体感的独特风格。
两层屋檐的四角悬有八只风铃,在清风吹拂下发出清脆的铃声。登阁遥望,远处是黛青的山景,近处是丛生的花树,花影山色,林海烟岚,景色绮丽。
梅花山原是东吴孙权的墓地,原名孙陵岗,又称吴王坟。1929年,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开始筹备建设纪念性植物园(中山植物园),植物园共分十八区,其中特辟吴王坟为蔷薇花木区,种植梅花、樱花、木瓜、桃、李、海棠、黄刺梅、榆叶梅等共计8400株。
当时的植物园设计者陈嵘教授认为,梅花原产中国,历史悠久,其文化历史与中华文明史不可分割,梅花作为纪念性花木比其他花木更为妥当。因此,当时引进各种名花以丰富陵园景观,但不能代替梅花,这也是现在梅花山上虽有樱、李、桃、木瓜、杏等,但数量上梅花呈现绝对优势的原因。
目前,梅花山全园梅花种植面积约1533亩,共植梅35000多株,梅花盆景6000余盆,梅花涵盖11个品种群,共计360多个品种,截至目前,梅花国际登录品种有137个。
1996年初
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导的首届梅花节
在中山陵园风景区梅花山举办
1997年,梅花节正式定名为“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梅花节以“梅”为主题,期间举办各种系列活动,已成为南京城市旅游的著名品牌活动。每年初春,梅花含苞待放时节,梅花山景区接待来自各方游客多达50余万人次。
作为中国南京梅花节主会场
南京梅花山与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
已经成为古都南京
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