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领+基建配套,陕西新能源汽车下乡跑出“加速度”
政策引领+基建配套,陕西新能源汽车下乡跑出“加速度”
2024年,陕西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这一成绩的背后,是陕西省在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的持续发力。
政策加码,激发市场活力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陕西省在2025年推出了力度空前的以旧换新政策。根据西安市的具体实施方案,消费者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能源汽车可获得2万元补贴,转让旧车购买新能源汽车最高补贴1.5万元。此外,家电、数码等领域的绿色产品也享受相应补贴,一级能效或水效标准产品补贴高达20%。
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显著。据统计,2024年陕西省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绿色家电、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均同比增长30%以上,智能手机零售额更是增长58%。政策红利的释放,不仅促进了消费升级,也为新能源汽车下乡提供了有力支撑。
充电桩建设提速,破解使用难题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离不开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截至2024年底,陕西省已建成29.98万个充电桩,其中包括5518座充电(换)电站和82200个公共充电桩,个人充电桩数量达217800个。全省年度充电量达22.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6%。
陕西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陕西省已修订并发布《陕西省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并确定多个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示范区域。按照规划,西安、咸阳、渭南和汉中等地的充电桩建设任务完成率已超过110%,汉中和宝鸡更是率先实现了县(区)和乡(镇)层面的充电设施全覆盖。
产业蓬勃发展,打造新增长极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陕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2024年,全省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1%,产量达175.35万辆,同比增长19.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尤为迅猛,同比增长13.9%。
作为陕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吉利汽车宝鸡制造基地2024年产量突破20万辆。在比亚迪、陕汽等企业的带动下,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加速崛起。截至2024年末,全省34条重点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2万亿元,其中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产值同比增长9.8%。
下乡惠农,助力乡村振兴
新能源汽车下乡不仅是一项消费促进政策,更是一项乡村振兴战略。随着充电设施的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逐步提高,为农民出行提供了更加环保、经济的选择。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向农村延伸,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陕西省通过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应用示范区域,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与农村发展的有效结合,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下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发力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陕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这不仅将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也将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贡献陕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