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沙家浜》中胡传魁原型有何下场?被小老婆出卖,死前让妻子改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沙家浜》中胡传魁原型有何下场?被小老婆出卖,死前让妻子改嫁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0140152_121163674

京剧《沙家浜》中有一个“草包司令”胡传魁,他的原型名叫胡肇汉。虽然戏里被骂草包,但在真实历史上,胡肇汉狡猾凶残,是比“刁德一”更阴险的人物。

胡肇汉生于1906年,是湖南岳阳人,早年在地方保安团当兵,后来辗转到了安徽、上海一带,曾担任水上警察队队长。

1937年,淞沪会战后,国民党军队溃败,胡肇汉在上海待不下去,流落到苏州地区,投靠了国民党将领程万军。

当时,在阳澄湖沺泾一带,有个叫陈味之的人,他组织了一支抗日游击队,活动十分频繁。陈味之请程万军帮忙组建部队,程万军便派胡肇汉等人前往阳澄湖。谁知,胡肇汉早已暗藏杀机,他借口陈味之要投降日军,一枪将其打死,自封为司令。

队伍开到苏州阳澄湖畔的相城后,胡肇汉在镇上最大的饭店请客,让人把当地有头有脸的老板都请来。等老板们到齐后,他让人堵着门,说自己是为抗日而来,来了就不准备走了,让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多人为了能早日赶走日寇,纷纷捐钱。从此,阳澄湖畔就成了胡肇汉的根据地,他在此扩充实力,占湖为王,还娶了当地望族王家的女儿,后来生了三子一女。

刚开始,胡肇汉做得还算不错,他不仅打日本人、抢日本人的物资车,还打跑过不少土匪盗贼。《沙家浜》里,阿庆嫂智救胡司令,讲的就是这段历史。

胡肇汉虽然成了“草头王”,但是也得罪了国民党程万军,后者扬言要干掉他。胡肇汉心中害怕,他知道就凭自己这点家底,绝不是程万军的对手。正在此时,江南新四军的领导陈毅给第六团团长叶飞下了一道命令,要叶飞和地方武装组成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之所以不以“新四军”的名义,是为了防止国民党找借口阻挠。

“江抗”一路往东进发,战功赫赫,很多地方游击队纷纷接受收编。部队到达阳澄湖地区时,叶飞亲自去找胡肇汉,试图收编他的队伍,以扩大抗日力量。胡肇汉心里其实不乐意,但考虑到国民党方面的威胁,为了自保,他还是决定答应接受新四军的改编。此后,胡肇汉的这支队伍便被称为“江南抗日义勇军独立一支队”,他被封为司令。

正当江抗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时,国民党方面发现“江抗”的实际领导人就是新四军,于是一边新四军方面施加压力,强令江抗西撤,一边调集“忠义救国军”镇压江抗。为了顾全大局,江抗只好停止东进,改向苏北一带发展。“战斗负伤离战场,养伤来在沙家浜。半月来思念战友与首长,也不知转移在何方”,这段经典唱词,说的就是大部队转移后,一些伤病员留在沙家浜养伤的真实背景。

原本,胡肇汉也应该跟随大部队一起转移,但是走到无锡鸿山时,胡肇汉再也不想走了。他借口身体不好,带着几个亲信,重新回到了阳澄湖。在当地大地主的支持下,胡肇汉又拉起了一支四五十人的武装,继续在阳澄湖称王称霸。

此时,阳澄湖的形势已经十分严峻、复杂。日本人在每个县城和乡镇都设置了据点,每处水陆交通要道他们都设置了封锁线,以加强军事和经济控制。日军知道新四军留下的有伤病员,便在阳澄湖地区反复搜查,老百姓们受尽欺压。为祸乡里的不止是日本人,汪精卫手下干将徐凤藻和日本人勾结,被授予常熟绥靖司令一职,他经常协助日本人下乡扫荡、抢粮。国民党的“忠义救国军”也与当地封建武装狼狈为奸,鱼肉乡里。

面对这种情景,留在阳澄湖养伤的刘飞、夏光等新四军战士心急如焚。

夏光和刘飞

不久后,上级派杨浩陆庐悄悄回到常熟,经过和刘飞等人的一番商议,大家决定成立“新江抗”由夏光任司令。顺便一提,夏光就是《沙家浜》里郭建光的原型。当时,国民党“忠义救国军”准备拉胡肇汉入伙,得知这一消息后,夏光等人立即给胡肇汉写信,希望他能加入新江抗,不要和国民党狼狈为奸。胡肇汉表面上同意再次加入江抗,心里却不愿脱离国民党。很快,他便打出国民党“忠义救国军”的旗号,公开倒向国民党一方。“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其实都一样。“忠义救国军”的任务本应该是对抗日伪军,但当日军搞“清乡”时,胡肇汉等人根本无心抗战,还没怎么打就逃了。汪伪十师方面知道胡肇汉的底细,专门派人来找他,让他向日军投降。胡肇汉其实心中早有此意,但为了糊弄底下人,他假意对汪伪代表说“让我向日本人投降绝对不行,要投降,也是向你们十师投降。”就这样,胡肇汉明面上姓蒋,实际上姓汪。他从最初的抗日积极分子变成了千人指万人骂的汉奸。

胡肇汉这个人看起来温文尔雅,其实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

胡肇汉

据统计,胡肇汉抓捕的地下工作者、“江抗”战士亲属以及无辜群众,有近200人,他们有的被枪杀、刀砍,有的被挖心、活埋、沉塘,死前受尽酷刑,惨不忍睹。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方面缴了胡肇汉和他手下所有人的枪,还把胡肇汉关了三天。胡肇汉一看形势不对,只好去青浦县做了警察大队长。在青浦县,胡肇汉一手破坏了地下党组织,亲手杀害了十几名地下党员。因为“有功”,胡肇汉被任命为吴县阳澄湖区区长,他又回到了老地盘。这次重返阳澄湖后,胡肇汉手段更加毒辣,很多地下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戮。胡肇汉之所以行事如此嚣张,就是仗着国民党的势,他做梦也没想到的是,解放战争很快打响,解放军势如破竹,国民党就这样垮台了。眼看大势已去,胡肇汉惶惶不可终日,他知道自己罪孽深重,一旦解放军到来,一定不会饶了他。胡肇汉仍不死心。1949年秋天,阳澄湖遭遇水灾,胡肇汉趁此机会,纠结当地一帮残余匪徒,造谣惑众,他们甚至枪杀区干部、恐吓群众,制造了一连串血案,妄图干扰解放军南下步伐。吴县县委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胡肇汉捉拿归案。

剧照

吴县县委把抓捕胡肇汉的任务交给了湘城公安分局。当时,局里只有六七名干警,接到任务后,大家分头行动,先是去胡肇汉的旧联络点查找,没发现他的踪迹。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曾在胡肇汉手下当队长、又做了他干儿子的史云泉悄悄告诉警方:胡肇汉有个小老婆,就住在阳澄村。侦察员连夜赶往阳澄村。然而,胡肇汉的小老婆却表示,自打几个月前胡肇汉把自己送到这个藏身之处后,就没再来过,她也不知道胡肇汉现在在哪儿。不过,胡肇汉曾经带小老婆去过上海浦东,据她说,那里有家布店的老板和胡肇汉是熟人。于是,由胡肇汉的小老婆带路,侦察员们来到了那家布店。布店老板姓王,是湖南人。侦察员反复给他做思想工作,王老板终于同意协助抓捕胡肇汉。侦察员们制定了抓捕计划后,便返回吴县,等待王老板方面传来的消息。没过多久,侦察员们接到王老板的信儿:客人要来了。这是一个暗语,意思是有胡肇汉的下落了。

侦察员们连夜雇船、坐火车,终于在天亮之前赶到上海浦东。到王家后,王老板拿出胡肇汉寄来的一封信,信中写着,自己已经平安到港,目前正在“接生意”,接到之后就会回上海。“接生意?”接的是什么生意?侦察员立即想到,这是国民党方面的暗语,接生意,可能是接关系,根据这封信透露出来的情况,胡肇汉此时应该还没有和国民党方面接上线。但是,胡肇汉这个人诡计多端,说不定很快就会返回上海。侦察员决定留在上海,来个守株待兔。此时,因为胡肇汉罪行严重,苏州公安已经将此案交由苏州公安处来负责,原本负责此案的湘城分局配合行动。一听侦察员们已经得知胡肇汉行踪,苏州公安立即派人前往上海,准备和上海警方一起,合力抓捕胡肇汉。就在苏州公安来到上海的第四天,布店王老板传出消息:胡肇汉已回到上海。这天晚上12点多,正在王老板家阁楼上睡觉的胡肇汉,被一阵破门声惊醒。他猛地起身,立即从阁楼上的老虎窗口往屋顶爬,谁知几名持枪公安早已等候在屋顶。原来,行动小组兵分两路,一路破门而入,一路埋伏在屋顶,事先堵住出口。胡肇汉心知已无路可逃,只好乖乖被捕。

当时已经是5月,胡肇汉头上却戴着顶帽子,让人觉得很奇怪。拿下来一看,才知道,原来帽子里藏着一份国民党给胡肇汉的委任状。胡肇汉很快就承认了自己的身份。据他自己所说,上海解放后,他从广州辗转逃到香港、台湾。由于人生地不熟,一开始,他并没有和国民党方面联系上,到了1950年3月,胡肇汉到舟山,找到了国民党江苏省主席丁治磐,被委任为“自卫救国军第二纵队”副指挥官。起初,他打算带着一帮匪徒从宁波附近上岸,但是解放军在那一带戒备森严,他只好从香港入境。原本,他准备先到上海,再偷偷回到阳澄湖联络旧部制造暴乱,谁知刚到上海,就被抓了起来。此后,胡肇汉被关押在苏州司法机关,他的妻子曾带着四个孩子前去探望。胡肇汉平静地对妻子说:“我不会活着出去了,你要把四个孩子养大,孩子送人也可以,你自己找个人嫁了,我不会怪你的。”

1950年11月30日,胡肇汉及其同伙的公审大会召开,人民群众纷纷指认胡肇汉的种种罪行,胡肇汉被判处死刑,没过两日便被枪决。这个恶贯满盈的罪人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胡肇汉被枪毙的时候,他最大的孩子胡中元才9岁。胡肇汉的妻子带着四个孩子艰难度日,家里的金银首饰全部被卖光补贴家用,就这,最后还是几乎到了去要饭的地步。没过几年,胡肇汉的妻子去世,孩子们成了孤儿。胡中元18岁那年,被苏州民间工艺厂招录为美术设计人员,每月工资50元,从此之后,他便负起了养活弟弟妹妹的责任。胡中元一直生活在苏州,后来成为了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很多作品被艺术馆收藏,大受好评。只是,很少人知道他的父亲是《沙家浜》中胡传魁的原型。

其实,当年太湖一带,像胡肇汉这样的匪徒非常多。就在胡肇汉被抓的同一年夏天,一个姓张的匪徒在阳澄湖抢劫一条运输船,竟然用铅丝从老船民的鼻梁穿到后脑吊到桅杆上,船上的两名船工也被捆在桅杆上。匪徒抢光一万多斤蚕豆后,放了一把火将船烧了个干净,船工被活生生烧死。老船民的儿子跳上岸逃走,最后被匪徒砍死在麦田里。目睹匪徒罪行的三个渔民,被绑上石头沉到湖底。匪徒就是这样的惨无人道。直到1952年,太湖的匪患才基本肃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