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打造中部经济新高地
郑州:打造中部经济新高地
2023年,郑州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答卷: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6万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和18个省辖市中均居首位。这份成绩单背后,是郑州作为中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在交通枢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综合优势。
枢纽升级:从“重要”到“国际性”
2025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郑州交通枢纽定位的变化——从“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升级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这一变化意味着郑州将在全球交通网络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根据规划,郑州将以“四网融合、四港联动、多式联运”为核心,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布局,提升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服务功能。
作为这一战略的重要支撑,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正在加速建设。目前,这里已经建成了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算力中心——河南空港智算中心。该中心首批算力已达2000P(1P约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浮点运算能力),预计到2025年一季度一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将达到30000P算力规模,成为中部最大、国内领先的万卡算力集群。
科创引领:打造中部创新高地
郑州的科技创新实力正在快速提升。作为河南省第一个开发区,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近年来成绩斐然:
- GDP从2018年的297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64.6亿元,实现五年翻一番
- 高新技术企业从439家增长到2008家,增长309%
- 科技型中小企业从1260家增长到2939家,增长142%
高新区聚焦四大主导产业:以传感器为重点的物联网、网络安全为重点的电子信息、精密测绘为重点的北斗应用、超硬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目前,传感器产业领域已集聚相关企业6027家,被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评为“十强传感器产业园区”第四名;网络安全产业领域集聚企业760余家,获批全国唯一的“北斗应用技术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经济引领:中部崛起的重要引擎
作为河南省省会,郑州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2023年,郑州在全省经济首位度达到23%,比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8.7%;建筑业保持高位运行,增加值增长12.5%,贡献率达19.9%。
在消费领域,郑州同样表现亮眼。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623.1亿元,增长7.7%。接触型消费加速恢复,住宿业、餐饮业零售额分别增长33.5%、6%,接待国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66.1%、59%。
随着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战略实施,郑州将继续巩固其在中部崛起中的重要角色,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郑州正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精神,向着“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