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机器人上岗,助力经济腾飞
春节机器人上岗,助力经济腾飞
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16个身着东北花袄的机器人“福兮”与16名新疆艺术学院的舞蹈演员共同演绎了《秧BOT》,这场人机共舞不仅展现了东北大秧歌的喜庆氛围,更标志着机器人技术的新突破。这些机器人搭载3D激光雷达,采用先进的组网方案与算法模型,全身舞蹈动作基于强化学习模型展开,展现出极高的硬件成熟度和运控协调性。
春节期间,机器人不仅在舞台上大放异彩,在各个领域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应用价值。在北京广播电视台春晚中,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的绝影Lite3和X30机器狗参与短剧节目《爱,微笑和机器人》。此外,10台云深处科技的绝影Lite3机器狗在非遗晚会上展示了强劲的运动能力。在湖北宜昌、江苏南京和苏州等地,五八智能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研发的警用四足机器狗 成为治安巡逻队伍的新成员,为节日期间的城市安全提供了科技保障。
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和资本支持。截至2024年7月,中国持有的机器人相关有效专利超过19万项,占全球比重约三分之二。2024年,机器人行业发生326起融资事件,投融资规模超过265亿元,行业仍保持较高热度。特斯拉计划2025年实现千台Optimus量产,预计2026年下半年开始向外部公司交付,目标年产10万台。Figure机器人创始人Brett Adcock宣布终止与OpenAI的合作关系,并表示将在未来30天内展示“人形机器人上从未见过的东西”。
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近三年新增装机量占全球一半以上。目前,服务机器人在家庭服务、医疗康养等实现规模化应用,特种机器人在空海探索,应急救援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备受关注的人形机器人成为一大亮点——“天工”实现全球首个全尺寸纯电驱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后再亮新技能,Walker S Lite已进汽车智能工厂实训“打工”,几十秒完成车辆质检、两秒摘一颗果子,27款功能各异的人形机器人在展厅大显身手。
相关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23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爆发期,预计到2026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未来功能型整机将逐步占据主流、发展潜力巨大。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广泛渗透,重构全球创新版图。中国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仍需克服正向设计能力薄弱,产业基础不牢,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不足等问题。
中国大力推进“机器人+”应用行动,确保发展成果惠及更多行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共享与共赢。同时,深化国际分工合作,打造高效、优质、稳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积极推动中国机器人领域的规则、标准与国际接轨,共同构建产业治理体系。未来,我们应进一步推动机器人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全球先进生产要素的集聚,加速构建中国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良性发展的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