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暴力催收下的心理重压:如何保护你的心理健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暴力催收下的心理重压:如何保护你的心理健康?

引用
网易
9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OFQ5L20539LWQ1.html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CNDT0L05565VV2.html
3.
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bank/gsdt/2024-12-26/doc-ineauqss7895389.shtml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18A04S9000
5.
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bank/bank_hydt/2024-08-16/doc-incivmih5762299.shtml
6.
https://optumwellbeing.com/sec_NewThisMonth/cnt_art_O2303_Areyourfinancesstressingyouout/zh-CN
7.
https://www.jirschsutherland.com.au/zh-CN/%E6%9C%80%E6%96%B0%E6%B6%88%E6%81%AF/%E8%B4%A2%E5%8A%A1%E5%8E%8B%E5%8A%9B%E5%A6%82%E4%BD%95%E5%BD%B1%E5%93%8D%E6%88%91%E4%BB%AC%E7%9A%84%E5%81%A5%E5%BA%B7/
8.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40515953681.html
9.
https://m.qqddc.com/qiye/yqyongka/3347057.html

“我每天都接到无数个催收电话,他们不仅辱骂我,还威胁要上门找我家人。我感到极度恐慌和无助,甚至开始失眠。”这是一位债务人面对暴力催收时的真实经历。近年来,随着信贷消费的普及,暴力催收现象屡见不鲜,不仅给债务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还严重干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

01

暴力催收的现实危害

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76.1886万件,同比增长32.62%。在金融消费领域,违规荐股、高额隐性收费以及恶意催收等乱象屡禁不止。其中,恶意催收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点之一。受害者不仅面临经济困境,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02

债务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多重影响

研究显示,债务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澳大利亚联邦银行的研究发现,52%的企业主和高级管理人员在过去12个月中,心理健康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中不得不应对意外开支,总计7.3亿美元,这些开支是他们没有预料到的。

债务压力会导致多种不良心理状态。长期处于债务高压下,人的心理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压力与心理健康紧密相连,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如同幽灵般缠绕着负债者,侵蚀他们的内心,影响他们的判断和行为。当负债者觉得自己已走投无路时,自杀这一错误的极端解脱方式便可能成为他们的选择。

03

如何应对暴力催收

面对暴力催收,受害者并非无计可施。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为受害者提供了参考依据。该《指引》对催收时间、频次、方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例如,同一金融机构和其合作的第三方催收机构对单一债务人拨通电话频次每日合计不应超过3次,催收作业不应在每日22:00至次日8:00进行。

受害者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1. 收集证据:保存所有与催收相关的短信、电话录音、聊天记录等证据,这些将在后续维权中发挥关键作用。

  2. 报警处理:如果催收行为涉及暴力、非法侵入住宅或严重威胁人身安全,应立即向警方报案。

  3. 法律咨询:寻求专业律师帮助,了解自己的权利并采取合法手段应对。

  4. 投诉举报

    • 向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互联网金融协会等机构反映情况。
    • 通过消费者保护协会或其他第三方平台进行投诉。

此外,受害者还需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的作息、适量的运动和均衡的饮食,也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

04

呼吁社会共同关注

解决暴力催收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提高信贷透明度,从源头上减少过度借贷的情况发生;同时,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的投入,让更多人在遇到心理困境时能及时获得帮助。社会各界应积极建立各类针对负债者的心理干预和辅导平台,通过专业团队提供咨询服务。社区也应定期组织金融知识及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避免过度借贷。

面对暴力催收,我们不能坐视不管。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债务人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健康的环境,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拾生活的信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