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8000年的甘肃天水,火不过一碗麻辣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8000年的甘肃天水,火不过一碗麻辣烫

引用
36氪
1.
https://36kr.com/p/2699150772303750

随着“天水麻辣烫”相关话题在短视频平台迅速发酵,这座拥有8000年历史的西北小城成功走红。裹满酱汁的丸子土豆、劲道酥麻的面筋面条、晶莹剔透的手擀粉儿……这些美食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让天水这座古城焕发新的生机。


天水麻辣烫(图源:微博)

短视频平台助力,天水成网红城市

线上,#天水麻辣烫#及关联词条的播放量已超30亿;线下,官方统计,近期每天有4万余外地游客涌入天水,在小店前排起了长队,有人甚至排了5个小时,而在上个周末,外地游客数量迎来新高峰,3月17日的人次更是突破7万。

各垂类平台同样有鲜明迹象:大众点评、美团数据显示,进入3月,当前当地麻辣烫的订单量较前两个月同期增长超140%;移动通信用户出行大数据显示,3月上半月,仅热门区域“天水四合院”日均人次即达2.43万,峰值则直冲4.51万;同程旅行平台数据显示,截至3月14日,天水近一周的旅游搜索指数上涨186%,并呈现持续快速上涨趋势。

“特色大众美食+短视频传播”模式

天水火起来的方式与年初的“尔滨”如出一辙,均为短视频立头功,后续官方积极落地跟进。最初是在2月5日,抖音美食博主“传说中的波仔”发布了“天水街边的甘肃麻辣烫”视频,里面要冲出屏幕的香气,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好奇和关注;接着是在2月13日,生活类博主“一杯梁白开”发布“建议全国普及甘肃麻辣烫”视频,一呼百应,将天水麻辣烫的热度再推高一层。


@传说中的波仔,@一杯梁白开(图源:抖音)

随后一发不可收拾,关联话题增速发酵并形成病毒式传播,不仅达人博主的视频图文在多平台大幅增加,主流媒体和官方账号也开始跟进推广,共同酝酿出新一波“泼天富贵”。

为什么偏偏是麻辣烫?

甘肃的美食很多,有开遍全国的兰州拉面,也有臊子面、羊肉汤粉,甜胚子、浆水面等特色风味,可偏偏是大众化的麻辣烫带出了热度。或许“差异化大众美食+短视频”的组合拳,正是当地文旅起速的“密钥”。


甘肃美食(图源:抖音)

秘诀之一是取用当地食材,有人评价天水麻辣烫“前调是辣椒的香味,中间是菜的品位,尾调是麻的余味。”即为食材所致。将麻辣烫三个字拆解,全是天水特产。“麻”,天水河谷的花椒历史悠久,早在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写道,“蜀椒出武都,秦椒出天水”。天水处于干燥、少雨、高热量的渭河河谷盆地,生长的花椒色红、肉厚、粒大、味浓,曾经通过丝绸之路分别运往东西方,古往今来,受到了不同文明地区的喜爱。


甘肃麦积花椒(图源:微博)

“辣”,天水下辖的甘谷县是闻名全国的“辣椒之乡”。这里盛产的羊角辣椒是天水麻辣烫的“灵魂”。羊角辣椒皮质厚、色泽好、辣味浓、油分多。天水麻辣烫鲜香浓郁、辣而不刺激的口感正是源自于此。


甘肃羊角辣椒(图源:微博)

配好食材和调料,泼上滚烫的食用油,瞬间能滋出一股激人食欲的香气,这就是著名的油泼辣子。而在天水麻辣烫爆火之后,甘谷辣椒也是顺势销量大涨,近日平均每天销售约2万斤。

“烫”,据说天水每个店家都有自己的汤汁配方,有的是汤锅里煮进一整只鸡,增加鲜美度。还有配料里的手擀粉和菜籽油也为当地独有,分别来自“马铃薯之乡”定西和张掖山丹。

品类有大众基础,物美价廉且风味独特,同时不存在“吃不惯”的问题,很容易出圈。武汉热干面、山西刀削面、重庆小面、上海生煎包都是同性质的餐品。

麻辣烫火了,然后呢?

最近的新闻表明,天水麻辣烫的店铺已向全国辐射,杭州、南京、郑州等地纷纷开设店铺,并出现供不应求的场面。其大有可能成为继兰州拉面之后,甘肃的第二块美食招牌。

而这是一把双刃剑,靠美食IP“走出来”着实能增加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却不能再进一步吸引外地游客走进城市。因为城市深度游不只是吃一顿饭,还需要时间、经历和硬成本。加上食材本有替代性、烹饪方法可以学习,地方美食很容易被“改良”传播,扎根外地。

远有哈尔滨的锅包肉、湖南的小炒肉、福建的沙县小吃、内蒙古烤羊肉等,这些美食经过传播,均变成了全国性的美食,随处可吃,并没有给诞生地带来实质性流量;近有淄博,烧烤爆火后,城市推出中医一条街等匹配性城建,可是由于差异化特色不足,并未延续其热度。


淄博中医一条街(图源:微博)

这些举措能够看到淄博将“流量”变“留量”的野心,但文化资源无法短期内快速批量建设,但天水明显不同。这里有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只要在资源联动和宣推上花心思、下苦功。即可发展成远近皆知的历史文化名城。

过去当地政府也有动作,但收效甚微。一个问题是同省份明星景点的虹吸效应,尽管市内拥有麦积山石窟这样的顶级资源,但是光芒一直被同省的“河西四郡”掩盖,麦积山石窟的知名度也远远不如莫高窟。另外,也是更重要的是,最有名的景区大多都“养在深闺不太识”,诸如伏羲庙、南郭寺、水帘洞、石门山、大地湾遗址等著名自然、文化景点更是少有人知。


麦积山石窟(图源:抖音)

虽然随着天水麻辣烫出圈,以上景区的游客数量整体增幅超过80%,可这是美食带来的流量,没有景区魅力自身产生的热度,这些景区从未进过社交平台话题榜。

当然也有反例,大火腿让云南省大理州的千年古村——诺邓古村进入大众眼帘;武夷山岩茶让始建于隋朝的下梅古村成为福建的又一个景点。

但这毕竟是少数,百度指数显示,麦积山石窟的数据也并有跟着天水和天水麻辣烫同比上涨。

图源:百度指数

如何让文化遗产散发穿越时间的魅力,是各地方政府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若想打造城市IP,需要运用整合思维,利用抖音、小红书等新社交平台营造网感,制造人流与话题流,这不只围绕麻辣烫店铺周围,也要进驻深度景区,甚至可以让景区进一步与麻辣烫商铺联动,打造“吃、游、行”一体化旅游服务。

承接城市的“人格化”与“IP化,网红城市也有获取长线收益的可能。比如运用「流量+电商」思维,举办特色IP活动不失为招商引资和增加消费的有效方法。

以贵州台江举办“村BA”为例,2023年Q1~Q3,该县的旅游收入达54.25亿元,同比增加超过90%。天水仅麦积山石窟就有充足的空间,能够打造互动性活动,也可以和游戏公司合作,联动线上线下,比如《英雄杀》就曾和重庆大足石刻合作,游戏内设计IP故事,游戏外设置打卡地。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视野扩大,不断发掘当地特色文化,找准差异度,扩大传播口,以文化立足,结合社会情绪与社会热点,不断为城市寻找新的叙事方式。

甘肃不是没有内容出圈的先例,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马踏飞燕”玩偶“小绿马”就曾火遍全网,这种迎合当下受众的内容方式既讨了巧,又有了名,可以作为后续助推城市出圈的一种参考


马踏飞燕“小绿马”(图源:微博)

传说在秦末汉初,因气候干旱和长期征战,西北某地民不聊生。忽然在一天夜里,狂风呼啸,雷电交加,一道金光闪耀,天河之水倾注而下,形成了“天水湖”,为当地带来了甘霖露雨与勃勃生机。此地被汉武帝设为“天水郡”,即现在的天水。

当下,天水麻辣烫的流量正在成为城市新的“甘霖”,在走过“美食+短视频”的城市文旅发展1.0阶段后,“流量+文化”的2.0阶段也在等待这座千年古城,在今时今日,重新焕发往日光彩。

本文原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毒眸”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