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传播新范式:直播间成新舞台,线上汇聚新观众
戏曲传播新范式:直播间成新舞台,线上汇聚新观众
近年来,戏曲艺术在直播平台上的传播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戏曲从业者通过直播展示自己的艺术理解,不仅拓展了戏曲表演的舞台类型,还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的关注。这种新型传播方式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戏曲的魅力经久不衰,关键在于能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中国戏曲学会会长王奎表示,直播给中国戏曲的推广创造了契机,越来越多的戏曲从业者通过直播展示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解读,拓展了戏曲表演的舞台类型。
因此,直播给了戏曲艺术家们一个新的舞台。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川剧院院长沈铁梅看来,直播是一种符合时代特征的戏曲推广方式,其年轻化的传播特性,自然能够触达更多的年轻观众。
“如果一个戏曲主持人能把为什么在某些地方有停顿和唱腔解释清楚,就如同拿着刀解剖戏曲的一部分,让观众懂得了如何欣赏戏曲,懂得了戏曲美学的特点。”沈铁梅说。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歌剧院院长茅善玉表示,拥抱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放弃传统舞台,戏曲艺术发展要“两条腿走路”。“舞台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的魅力在于很多方面。面对直播这个新事物,我们要热情拥抱,不仅要把好的东西传承下去、守护好,还要通过直播吸引更多不同年龄的人来参与、来欣赏。”茅善玉说。
抖音戏曲运营负责人表示,希望在未来一年内帮助至少10家剧场、1000名专业戏曲演员,打造第二个网络剧场。此前,抖音直播宣布启动“抖好戏”计划,将通过优化产品能力、加强流量扶持、打造线上节目、提供专业培训等方式,服务戏曲文化传承。
近年来,受疫情影响,不少线下演出被迫暂停,不少戏曲演员转入直播间继续演出,收获了观众无数打赏和鼓励。有网友称,年轻观众正在补上“欠传统艺术的一张电子票”。
如今,直播已经成为年轻豫剧演员韩鹏飞演出、排练的记录,不少观众也以打赏的形式给予他认可。韩鹏飞用这些收益来提升自己的戏曲发展,比如购买戏服、服装,或者到各地拜师其他艺人,提高自己的艺术造诣。“我是直播打赏的受益者,这些都是抖音直播给我带来的收获。”韩鹏飞说。
通过直播方式开展“线上首演”“线上上课”的全国政协委员、山西晋剧院艺术总监李桂莲说,走进直播间的观众不仅可以听戏,还可以了解到戏曲演员的生活片段、学习历程,更加多元地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她希望,在越来越多的戏曲大师来到直播间传播艺术的时候,要肩负起艺术家的责任,保持艺术家的荣誉感,在平台上影响更多的年轻人关注戏曲艺术。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走进直播间“打赏艺术”,选择坚守传统戏曲的年轻演员也越来越多。这种良性互动循环也开始反哺线下影院,为整个行业开启又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
过去,戏曲文化被披上“传统”的面纱,与追求时尚、潮流的年轻人隔绝。如今,全民潮流文化的火爆,推动戏曲通过直播“走红”,吸引了大批年轻“戏迷”,让戏曲艺术家们有了更多的信心。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范国斌指出,“90后”、“00后”等年轻观众习惯用弹幕、点赞、打赏等方式表达掌声,这种亲密感和连接性,丰富了戏曲舞台表演原有的传播方式。要鼓励戏曲艺术与新媒体结合,让直播成为传播戏曲的种子。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淮剧团表演艺术家陈诚发现,戏曲直播开启了“流量密码”,让更多年轻观众走进线下影院,甚至自发参与到戏曲科普传承中来。沈铁梅也认为,主播与用户的互动,让戏曲演员有机会“解剖式”详细讲解故事节奏、角色内涵,让观众“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容易对戏曲文化产生兴趣,促使他们走进线下影院看演出。
很多平时在剧场里并不显眼的年轻演员,在直播间有说有笑,在演唱与交流间自由切换。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民感到惊喜,也十分欣慰:只要给年轻演员正确的引导与鼓励,他们的潜力是无限的。“一切优质内容的传播,都是戏曲的‘种子’,希望散落的‘种子’能开出不一样的芬芳。”
“借助直播,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以‘曼妙风姿’的方式动起来、活起来、普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