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江王彦霖揭秘《蛟龙行动》:10亿投资打造中国首部核潜艇电影
杜江王彦霖揭秘《蛟龙行动》:10亿投资打造中国首部核潜艇电影
2025年2月4日,农历大年初七,电影《蛟龙行动》在太原举行路演活动。主演杜江和王彦霖现身活动现场,与热情的观众们近距离互动,分享了电影拍摄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这不是科幻,这是中国实力”
有观众提问:“电影里的高科技装备特别吸引人,想知道这些装备在现实中是真实存在的吗?”王彦霖笑着回答:“其实电影里很多装备都是真实存在的,我们祖国的军事力量越来越强大,很多以前在科幻电影里才能看到的装备,现在都成为了现实。现在我们的潜艇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了,这也让我们在拍戏的时候特别有底气。”
山西2024年最美退役军人金纯刚在现场分享了自己的观后感:“用三个词形容我的感受,那就是震撼、真实和自豪。电影场面宏大,科技感十足,演员们把军人的形象和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它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海军的强大实力,让我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无比自豪。”
8小时特训,一趴就是一整天
在谈到角色塑造时,杜江和王彦霖打开了话匣子。王彦霖认真地回答道,从前期训练开始,他就深刻感受到狙击手在蛟龙小队中的独特定位,就像是小队的“眼睛”。在训练时,他在特定环境中一趴就是8个小时,教练甚至还为他准备了成人纸尿裤。他满怀敬意地说:“真正的蛟龙突击队和潜艇兵执行任务时,比我们想象的更残酷、更辛苦,能有机会展示这样的角色,是我们的幸运和荣耀。”
杜江则分享了自己从《红海行动》到《蛟龙行动》的心路历程。“七年前拍《红海行动》,我就特别兴奋,毛遂自荐争取到了这个角色。这次拍《蛟龙行动》,难度比第一部更大,不仅要面对沙漠,还要挑战深海。为了拍好潜水戏,我提前考了很多潜水证,从开放水域潜水员到救援潜水员,每一步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在水下拍摄的时候,沟通特别困难,能见度也低,但大家都没有退缩,就是为了给观众呈现最真实的画面。”
“能不能克服?能!”
杜江提到了蛟龙小队的口头禅:“能不能克服?能!” 他笑着说:“在训练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疲劳、压力大是常有的事。但每当听到这句口头禅,就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支撑着我们。它让我明白,只要有坚定的决心和乐观的心态,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他鼓励大家面对困难时勇敢前行。“愿勇气信心乐观成为大家生活中隐形的威亚线。”
一部反战的军事动作片
现场有观众眼含热泪地说:“蒋璐霞把佟莉这个角色演活了。你们作为演员,怎么看待角色的牺牲呢?”王彦霖感慨地说:“我和蒋璐霞聊过,她对这个角色倾注了很多感情。角色的命运也是电影的一部分。虽然佟莉离开了,但她的精神会一直留在观众心中。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使命,我们能做的就是把他们演绎好,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魅力。”
杜江则用“真正的女中豪杰”形容蒋璐霞,并表示,电影里战士的牺牲让大家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在战争面前,敌人不会因为你是女性就手下留情。就像现在的战争中,一些武器的出现,让战争变得更加残酷和无情。所以,我认为军事动作电影的内核应该是反战的。”杜江坚定地说道,“我们希望观众走出电影院后,不是向往战争,而是能够反思战争的残酷,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爱好和平,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通过电影,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和平的珍贵。”
10亿投资,4艘1:1潜艇,全员拼命
《蛟龙行动》的投资高达10亿元,是春节档投资最大的影片。为了追求真实,剧组1:1还原了4艘潜艇,每艘潜艇长120米,内部细节精细到仪表盘的螺丝钉。导演林超贤带领团队花费17000小时完成这一壮举,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新纪录。
演员们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零下十度的天气,导演发着烧坚持水下拍摄长达二十天。女演员蒋璐霞在生理期也坚持在冰冷的水底拍摄,憋气训练中一度昏迷。黄轩为了电影进行了长时间的潜水训练,杜江直言“这次的训练已经不要命了”。于适则评价这是“最不能塞人进来的剧组”。
《蛟龙行动》不仅是一部展现中国海军实力的电影,更是一部传递反战理念的作品。正如杜江所说:“军事动作电影的内核应该是反战的。”这部电影通过展现战争的残酷,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同时也让我们为祖国的强大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