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陈世益教授:运动是老年人健康的“第三极”
复旦大学陈世益教授:运动是老年人健康的“第三极”
“运动是良医”,这句古老的谚语正在被现代医学证实。复旦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陈世益教授在国际期刊《研究》发文指出,运动已成为继药物、手术等治疗手段之后的临床治疗“第三极”。对于老年人而言,科学运动不仅能防治疾病,还能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运动:老年人健康的“第三极”
研究表明,运动对至少27种慢性疾病有防治作用,包括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糖尿病、抑郁症、癌症等。运动不仅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还能延缓衰老。《美国医学会杂志》指出,如果从60岁开始有序锻炼,可将原本失能的起始年龄(全球为75岁)延后12年(87岁)。
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方式
步行:这是最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柳叶刀-公共卫生》发表的研究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步行6000-8000步即可获得最大健康收益,超过这个步数,预防死亡的好处不会额外增加。
持拍运动:如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研究发现,持拍运动能降低47%的全因死亡率。这类运动不仅能锻炼肩部、手臂肌肉,还能提升身体协调性和大脑反应速度。
跳舞:特别是广场舞,深受老年人喜爱。跳舞不仅能改善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还能促进社交交流,减轻孤独感。研究显示,每周跳舞3次能有效改善身体的血脂状况和体能。
科学制定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需要遵循年龄、个性、综合的原则。老年人运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适合的运动强度:运动时主观感觉“微微有些累”即可,步行速度为110-120步/分钟,运动中最大心率为64%-76%(最大心率=207-0.7×年龄)。
避免极端天气:老年人对极端炎热或寒冷的天气更为敏感,应选择温暖的室内环境或在天气较为温和的时段进行运动。
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老年人在运动时容易出现脱水的问题,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监测身体反应:如果出现胸闷、气短、头晕或其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咨询医生。
推广运动处方面临的挑战
目前,运动处方的推广面临一些挑战。陈世益教授指出,主要原因包括社会认知不足、复合医学人才缺乏等。虽然医生在诊间都会叮嘱病人多做运动,但多数时候无法以处方的形式开具,病人自己也不重视。
未来发展方向
陈世益教授建议,首先,医疗主管部门要做好“运动处方”的市场准入、法规建设、收费标准、医保对接等工作;其次,加大体医复合型人才培养。设立运动处方师的培训与资质考试,探索形成医学与体育高校人才培养的就业新机制。
运动不仅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更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运动处方必将在未来医疗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用科学运动守护老年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