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贵州化石揭示:人类祖先竟是鱼?
重庆贵州化石揭示:人类祖先竟是鱼?
2022年,中国科学家在重庆和贵州发现了距今约4.4亿年的鱼类化石,这一重大发现不仅改写了人类演化史,还揭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我们的祖先竟然是一条鱼!
从鱼到人的演化之路
这批化石是在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发现的,科研人员从中找到了全球最古老的有颌类牙齿化石以及古鱼类化石。相关学术成果发表于2022年9月29日《自然》杂志封面文章。
包括人类在内,地球上现存99.8%的脊椎动物都具有颌骨,统称为有颌脊椎动物或有颌类。有颌类的出现与崛起,是“从鱼到人”的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关键的进化之一。通俗点解释,就是人类一些解剖学的结构,比如眼鼻嘴、下巴、上颌,往前追溯都会追溯到鱼类身上去,但这些器官的重要特征如何演化尚未知,必须通过化石来予以回答。
关键的化石发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团队,踏遍中国志留纪地层可能含鱼的200多个地点,最终运用高精度CT扫描、三维重建等技术,从化石中发现了奇迹秀山鱼,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有颌类。
朱敏表示,此次发现为探索生命演化的重要节点提供关键证据。它证实最迟到4.4亿年前,有颌类各大类群已经存在于中国华南地区;到志留纪(地质时代表古生代的第3个纪,约开始于4.44亿年前,结束于4.19亿年前)晚期,更多样、更大型的有颌类属种出现并开始扩散到全球,开启了鱼类登陆并最终演化为人类的过程。
最新的科研进展
2024年,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再次传来好消息。在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又发现了一种新的无颌鱼类——双叉苗家鱼,距今约4.36亿年。这一发现进一步填补了“从鱼到人”演化史上的空白。
双叉苗家鱼属于盔甲鱼类中的真盔甲鱼类,与此前发现的灵动土家鱼关系密切。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双叉苗家鱼与灵动土家鱼共同组成一个单系类群,被命名为“土家鱼科”。出土的双叉苗家鱼化石保存了与头甲相连的部分身体,以及位于身体腹面两侧的成对鳍褶,正是这对鳍褶演化为脊椎动物登上陆地的四肢。
从“第一鱼”到人类
在云南澄江动物群中,科学家发现了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凤姣昆明鱼,距今约5.18亿年。这一发现为揭示寒武纪大爆发奥秘、破解远古生命演化谜团提供了独特的划时代里程碑证据。
从“第一鱼”到人类,经历了5次关键的器官改造:
- 鳃裂的改造,使无颌类演进到有颌类,从而可以主动取食
- 从偶鳍游泳平衡到四足登陆行走
- 从无羊膜卵到有羊膜卵
- 从卵生到胎生、哺乳,长出毛发
- 从四条腿到两条腿,从哺乳动物脑到人脑
这些关键的演化步骤,最终塑造出了今天的人类。重庆贵州的化石发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演化证据,也让我们得以一窥生命演化史上的重要篇章,理解人类起源的关键时刻。
中国在古生物研究领域的贡献
近年来,中国在古生物研究领域持续领跑,一系列重大发现不断刷新着人类对生命演化的认知。从重庆贵州的鱼类化石,到云南澄江动物群的“第一鱼”,这些发现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古生物研究领域的实力,更为揭示地球生命演化奥秘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4.4亿年前的有颌类牙齿化石,到5.18亿年前的“第一鱼”,这些珍贵的化石记录,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人类的祖先竟然是一条鱼!这一发现不仅改写了人类演化史,更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生命演化是一个漫长而神奇的过程,每一步都凝聚着自然的智慧与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