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技让北京中轴线“活起来”
数字科技让北京中轴线“活起来”
7月27日,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条贯穿北京老城7.8公里的“城市脊梁”终于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作为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杰作,北京中轴线不仅见证了中国700多年的历史变迁,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就在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同一天,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联合腾讯公司共同打造的“数字中轴·小宇宙”正式上线。这个历时三年的数字项目,运用先进的游戏科技,为全球用户打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平台。
打开“云上中轴”小程序,用户仿佛置身于一个虚拟的北京城。从北端的钟鼓楼到南端的永定门,15处历史遗迹尽收眼底。紫禁城的金碧辉煌、天坛的庄严肃穆、景山的绿意盎然……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细复现,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中国古代皇家设计的精妙。
更令人惊叹的是,“数字中轴·小宇宙”不仅还原了现存的遗址,还通过数字技术重现了已消失或损坏的场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湮灭的建筑,如今在数字世界里重获新生,让人们对北京中轴线的完整面貌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数字中轴·小宇宙”的成功开发,离不开前沿科技的支撑。项目团队采用了高清照扫、建模、PCG自动生成等游戏科技,构建了一个覆盖200平方公里的虚拟空间。其中包含了30万种植物、220万处建筑,以及各种山丘和水景,实时运行资产总面数达到104亿,三维数据资产制作量超过15TB。
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负责人吕舟高度评价了这一创新:“‘数字中轴·小宇宙’打造出超大型城市历史景观数字化沉浸互动体验,是申遗文本的最佳阐释平台、公众参与的最优体验平台。”
“数字中轴·小宇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展示平台,更是一个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渠道。自2023年12月启动“数字打更人”志愿者项目以来,已有近17000名志愿者参与,上传有效巡检照片超7万张,真正实现了全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在数字科技的助力下,北京中轴线这座“活态遗产”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它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当下和未来。正如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数字文化实验室负责人舒展所说:“数字科技不仅可以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技术支撑,还可以在活化利用、传承创新上探索新模式。希望未来这些技术能让更多世界文化遗产在数字世界‘永生’。”
北京中轴线的成功实践,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正在开启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篇章。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将在数字世界中得到永续传承。